海河觀察 | 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盤』,『水香寧河』落子有聲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王晶晶 編輯:趙首蕊 2025-07-24 09:56:00

  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十年。十年間,鑲嵌在京津腹地的生態明珠——天津市寧河區用生態文明的針腳縫合城市與自然的邊界,以創新集群的絲線串聯起跨區域的產業圖譜,更用民生服務的經緯編織出三地生活的溫暖圖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壯闊畫卷上,繡出了獨具韻味的寧河紋樣

  “生態+”後花園:濕地修復織就京津綠網

  從高空俯矙,寧河區境內河渠縱橫,水域與綠野交織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作為全球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古海岸自然保護區,七裡海濕地被譽為京津綠肺近年來寧河區通過葦海修復、生物鏈恢復與構建等十大工程,不僅重塑了生物多樣性,更成為京津冀生態協同的典范。

  以前這裡的水不好聞,蘆葦都快被砍光了。現在,天鵝、東方白鸛都回來了!七裡海附近的村民感慨道。2017年起,寧河區打響改變七裡海濕地命運的生態修復攻堅戰實施2萬畝植被恢復、1.5萬畝淺灘營造和120公裡水系連通工程,形成了深水區淺灘蘆葦蕩的立體生態系統。

  七裡海濕地的水域面積較之前擴大了50%,負氧離子濃度飆昇至每立方厘米10000,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讓七裡海的物種圖譜發生顯著變化。以東方白鸛為例,2016年這裡還只有零星個體,到2025年種群數量已激增至4000—5000只,佔全球種群數量的近50%,而明星物種——麋鹿種群規模達到百餘頭,重現了鹿鳴鶴舞的千年盛景……在京津冀生態協同的大框架下,寧河區與北京、河北相關地區緊密合作,建立專業的數據共享平臺,定期上傳濕地水質、生物多樣性變化等數據。如今,七裡海濕地的水域面積已增至3.5萬畝,重拾濕地水韻,鳥類種類增至258種,成為京津冀人民共享生態綠肺

  文旅產業的蓬勃興起,推動著周邊民宿集群破繭成蝶,而依托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的濕地生態體系,衍生出的生態+科創”“生態+農業”“生態+體育生態+”後花園,如夏花般炫彩多姿。生態是寧河的最大優勢,也是協同發展的核心紐帶。看似詩意的畫面,實則是寧河依托生物多樣性資源,探索生態+’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生動注腳。津市寧河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李興亮說道。

  產業聯姻:飛地經濟激活協同動能

  在京津冀產業轉移與功能疏解的浪潮中,寧河區聚焦承接疏解、錯位發展,謀劃實施了以一城兩區為代表的協同載體,飛地經濟鏈式協同開闢發展新賽道,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活力引擎。

  一城即天津未來科技城是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周邊擁有近200平方公裡的發展空間,現已引入實體企業37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4家,形成了新材料、新部件、新能源、新食品、新經濟五新產業集群。特別是,2024年寧河區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建立了低空經濟創新產業園,引進低空經濟研發制造、場景服務、平臺運營、低空新材料等各類企業42家,針對低空安全保障等細分領域,以信天智行為核心科技企業建立了低空安全技術產業園,初步構建了研發制造應用服務低空經濟產業生態,使寧河區實現產業換道領跑,未來科技城產業駛入快車道

  在此基礎上,寧河區創新提出打造飛地協同發展示范區目標,先後啟動實施了京津合作示范區、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大北產業園區兩大載體建設,努力實現變

  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大北產業園區由寧河區與河北省唐山市合作共建重點布局了總投資50億元的京津冀預制食品產業先導區建設,計劃打造一園百企多基地的預制食品產業格局。京津合作示范區依托北京市清河農場建設,是京津兩地十大戰略合作項目之一,被列為國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寧河區主動服務示范區建設,中央公園、城市展覽館、辦公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總投資約6.5億元旗濱高端節能玻璃項目落地投產,帶動區域就業近千人。我們將飛地協同發展示范區納入一一二二工作舉措中,目的就是要與飛地共同探索出產業發展共贏、基礎設施共建、生態環保共治、社會資源共享的實現路徑。天津市寧河區區長惠冰表示。

  圍繞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定位2016年以來,寧河區累計引入北京實體項目101個、總投資達到323億元累計引進落地河北企業項目87個、總投資超60億元,帶動形成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鋼鐵制造、高端紙業等特色產業集群鏈式協同研發轉化制造速度高效提昇。

  以差異化定位融入產業鏈分工,既避免同質化競爭,又激活內生動力跨域協作的紅利纔能真正釋放。飛地經濟的寧河實踐,折射出京津冀產業協同的深層邏輯產業協同不僅要物理整合,更要化學融合

  民生同頻:跨域服務溫暖三地民心

  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落腳於民生福祉。寧河區通過打破行政壁壘,推動交通教育就業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讓協同發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以前想從河北來天津創業,總擔心流程復雜、政策不熟悉,現在有了寧河創業孵化基地的全程幫辦,1個多月就把公司開起來了!”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河北衡水籍畢業生張偉一,在寧河區人社局 創業政策進校園” 活動牽引下,依托三惠農業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場地+資金+培訓全周期服務,成功創辦公司,並實現月營業額超30萬。這一案例正是寧河區推動京津冀人纔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2021年至今,累計引進人纔2560餘人,其中來自河北地區人纔達1188佔比超過46.3%形成政策互、服務互認、人纔互流的協同新格局。

  共享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昇辦學核心競爭力是寧河區教育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區教育局與河北省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漢沽管理區的手拉手學校密切協作,共促提高。截至目前,全區已18所中小學幼兒園與京津冀地區學校建立了拉手關系,保障三地教育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先行,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也是三地民生同頻的重要紐帶。就在前不久,寧河區交通局邀請河北省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交通局研討推進公交線網融合工作,104路公交車增設站點。線路優化後,預計覆蓋三區20萬常住人口,日均客流量突破160人次,群眾跨區流動更加便捷……民生服務的無縫銜接成為京津冀協同的溫度標尺三地居民真正享受生活圈的同城待遇未來可期。

  寧河區的實踐表明,京津冀協同發展絕非簡單的產業轉移或生態保護,而是要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與民生共享,實現“1+1+1>3”的協同效應。協同發展不是分蛋糕,而是做蛋糕唯有生態共治、產業共興、民生共享,纔能讓京津冀真正成為休戚與共的發展共同體。天津市寧河區委書記白鳳祥說道。

  當下,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入深水區。寧河區以京津綠肺守護綠水青山,以飛地經濟激活產業動能,以跨域通辦溫暖百姓生活正書寫著一份小區域服務大戰略的生動答卷。這既是寧河的機遇,更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區域協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協同中謀突破,於共生中見未來。

  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針劃過第一個十年的刻度,這片被京津雙城環抱的生態腹地,正演繹著新時代的協同敘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