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品味河海津韻,今天走進位於寧河區的天尊閣,通過現代測繪技術,解碼古建築的抗震智慧。
天尊閣又名太乙觀,是一座三層木結構樓閣,通高17.4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豐潤縣志》記載,天尊閣現存主體建築是清康熙年間重修,屬皇家園林等級建築。屋頂是中國古建築裡面等級較高的歇山頂,俗稱『九脊十龍』。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天尊閣主體完好無損,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古建築抗震傳奇。去年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以來,天津城建大學建築學院聯合管理學院,組成了一支團隊,為天尊閣進行測繪,采集建築外立面和內部結構數據,除了整體面積和高度,像是斗拱、廊柱等細節部件,誤差要保證在5毫米之內,經過5個月的時間,團隊用收集到的數據,搭建起了一個數字模型。
這個模型展示出了天尊閣抗震構造設計,內部有8根通天柱作為支橕,由平地直達閣頂,整體結構中眾多的檐柱、廊柱等,通過斗拱、榫卯等與通天柱連接。
加大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力度,傳承建築文化風格,針對這些測繪收集的數據,搭建出的模型,團隊也正計劃建立一個數據庫,為歷史建築保護和修繕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