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8月8日,立秋節氣後的第一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來津參加“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近百名媒體工作者和正能量網絡名人走上天津街頭,近距離感受天津韻味。
來天津,體驗不止於郵寄的郵局
歷經數月的保護性修繕與功能昇級,近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基礎設施提昇項目中的“民園1920街區”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改造後的街區串聯起民園廣場與五大道公園兩大城市地標,為五大道這一百年歷史街區注入全新活力。

郵局除了存錢、寄包裹還能做什麼?大龍郵局給媒體團呈現了不一樣的答案。被熟悉的“郵局綠”包圍著的大龍郵局,除了傳統的郵寄功能外,還增加了咖啡、茶飲、郵局“周邊”等文化屬性。據了解,“大龍郵票”為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主圖為蟠龍,襯以雲彩水浪,分為綠色、紅色和桔黃色,分別為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

郵局文化體驗區內,媒體團熱情地參與“大龍郵票”拓印。人民網評論員王曹群為自己的拓印作品蓋上了印章,“這種互動能讓我們更近距離地接觸到大龍郵票,親手參與郵票的制作也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郵政的歷史厚重感以及天津的文化底蘊,這樣一種文化的創新傳承也正印證了我們此次和合共生的活動主題。”
文創區展櫃上,各式明信片、冰箱貼整齊排列,國際在線記者胡曉薇現場挑選了帶有“哏都”字樣的明信片寄給朋友,她表示,天津作為哏兒都,文創有著自己的特點,“我國外的朋友們都非常喜歡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郵票和明信片,而且郵寄這種漫游的方式會讓人覺得非常珍貴。”
茶飲櫃臺上,海棠花冰淇淋悄然出現,獨特的造型引得客人駐足圍觀。天津海棠花冰激凌原創設計師馬?霞介紹說,“我們是根據四季變換來提供應季花型的冰激凌,春天的海棠、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楓葉,還有冬天的聖誕玫瑰。其中海棠花造型的冰淇淋最受歡迎,不僅好吃,而且好看,非常適合來天津的街頭拍照打卡。”
來天津,穿越時空和英烈對話
“你為什麼要當兵?”“保家衛國!”扮演吉鴻昌將軍的演員與媒體團成員激情互動,現場的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那個立志報國的青年。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花園路5號的小洋樓曾是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生前最後的居所,也是吉鴻昌在津開展抗日活動的地下聯絡站、秘密印刷所,因樓外牆由紅磚砌成又被稱為紅樓。2024年11月24日,正值吉鴻昌慷慨就義90周年紀念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生平展”正式開展。

吉鴻昌將軍的外孫女鄭吉安介紹說,自從紅樓開放以後,全國各地,特別是天津本地的游客都來到這裡參觀,其中青少年不在少數。“最近推出的這種沈浸式情景互動教育,能夠很快地拉近青少年和英烈前輩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夠對英雄有親近感,對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砰!”隨著槍聲響起,吉鴻昌將軍英勇就義。參與情景演繹,朗讀就義詩的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易蕙表示,“這種形式的體驗感非常好,特別有代入感,能夠一下子把觀眾的情緒帶入到那個時空裡,我相信各個年齡層的游客都能在這裡獲得非常難忘的經歷。”
來天津,感受藝術融於生活
走在天美藝術街區內,媒體團不禁感嘆藝術正在融入這座城市,走進民眾的生活。“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天津美術學院的陶藝工作室,未來游客可以在游覽時看到裡面學生燒窯的全過程。”天美藝術空間工作人員介紹說。

作為天津市“十項行動”的生動實踐,天美藝術街區以“藝術+”為核心理念,推動城市更新、文化傳承、商業創新與產業昇級深度融合,繪就“街區、社區、景區、校區”四區融合的嶄新畫卷,為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天津方案。
天美藝術街區致力於讓藝術成為城市生活的底色,據介紹,街區在建築形態、業態組合、運營策略上進行了開創性的塑造,不同於“多城一色”的標准化商業體,在這裡,藝術與商業的融合不僅是業態疊加,更是價值重構。

不同於傳統的商業街區美術陳列,天美藝術街區將藝術作品融入到街區內。街區創新構建“1+N”全域美育矩陣:以核心藝術館為引領,配套街頭藝術長廊、戶外裝置、微展廳等,形成多層次體驗空間。將傳統商業體轉化為“策展式文化休閑場域”,通過藝術展覽與在地文化活動的密集植入,重構商業空間為城市文化會客廳。
來天津,享受海河的絕美夜景
船身緩緩開過,劈開浪花朵朵,船艙內講解員娓娓道來:“我們的海河游船緩緩帶您向前,來到了海河上最具有景觀性的橋,北安橋。橋身體現了非常多的中國元素,橋頭堡上是4個金色的雕像,分別是古代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代表四方平安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天津之心,梁啟超故居,古文化街……一個個熟悉的地標建築在燈光照耀下顯示出不同於白天的魅力。雨勢漸漸大起來,但媒體團的熱情絲毫不減,大家來到甲板上,用照片、視頻記錄下這美麗的景象。
微博時尚達人徐姿筠擺好姿勢和逐漸顯露的“天津之眼”摩天輪留下了同框合照,“我之前來過天津很多次,但從來沒有坐過游船,沒有想到海河游船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震撼,今天晚上的景色太美了,我都想搬來天津來住了!”

自媒體博主符雨彤同樣激動地表示,“我是天津本地的博主,從小就在海河邊長大,但是我今天看到的海河比我印象中更加美麗,剛剛大家一路上都在尖叫歡呼,海河夜景真的非常治愈人心!海河上的橋就像一個個屏風,每一個橋過後就會出現新的風景,我希望能夠借助此次‘何以中國·和合共生’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我們的鏡頭、視頻、文字,讓更多的人了解天津,來到天津親身感受天津的魅力。”
(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實習記者 楊晨 攝影 劉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