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人民網評:津門非遺 融貫古今交響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5-08-09 16:33:00

內容提要:走進天津楊柳青古鎮民俗文化館,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撲面而來;玉成號年畫坊內,傳統技藝在筆尖輕盈流轉;天津博物館裡,文物『開口』與觀眾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何以中國·和合共生』,溯文明之本源,楊柳青古鎮裡流淌著文化共生密碼。

走進天津楊柳青古鎮民俗文化館,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撲面而來;玉成號年畫坊內,傳統技藝在筆尖輕盈流轉;天津博物館裡,文物“開口”與觀眾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何以中國·和合共生”,溯文明之本源,楊柳青古鎮裡流淌著文化共生密碼。

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津派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靜態的作品,還是動態的藝術,都蘊涵著津派文化的突出特色。楊柳青年畫,這一流傳百年的民間藝術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閃耀著光芒。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柳青年畫既有宮廷文化特色,又有市井文化融入,既有北方的粗獷風格,又兼具南方的細膩之美,將“和”的智慧與“合”的力量融入津派文化之中。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大運河的重要節點,漕運的繁榮讓天津成為南北商品交匯的黃金碼頭,更成了文化交融的大舞臺。一幅年畫的生命力,在於代代相傳的堅守,更在於與時俱進的創新。在楊柳青古鎮民俗文化館,全息投影技術讓年畫制作、漕運場景等歷史畫面鮮活地呈現在眼前;玉成號年畫坊開設體驗坊,非遺傳承人指導游客親手繪制年畫,在筆墨的揮灑間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實現傳統技藝的傳承;石家大院推出民俗展演,精彩的表演讓這座清代宅院煥發出新的生機;天津博物館運用數字化手段,讓文物“走出”展櫃,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與觀眾親密互動。年畫的和合之道,既守得住古法匠心,又融得了時代新意,楊柳青古鎮用最鮮活的文化實踐詮釋著“何以中國”的天津答案。

弦歌不輟,文脈賡續。文化的傳承,從來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在守正創新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天津的年畫體驗坊、博物館,與西安的盛唐夜游、洛陽的佛窟VR等創新實踐一道,為我們的文化傳承提供了生動注腳。

   原標題:何以中國|人民網評:津門非遺 融貫古今交響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