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 以文惠民的天津密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 楊向男 編輯:付勇鈞 2025-08-09 17:03:20

內容提要:『潞衛交流入海平,丁沽風物久聞名』。因河而生、因海而興,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造就了這座城市的發展,也沈淀了豐富且極具特色的天津文化。

天津北方網訊: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啟動。『潞衛交流入海平,丁沽風物久聞名』。因河而生、因海而興,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造就了這座城市的發展,也沈淀了豐富且極具特色的天津文化。西北角的煎餅果子、老豆腐、鍋巴菜、羊湯……一頓早點就能吃出許多花樣,這是天津實在的飲食文化。在海河邊走走,能聽到相聲、戲曲,也能看到民族舞、交響樂,感受多樣的藝術氛圍,這是天津活躍的演藝文化。文化裡有生活的氣息,在這濃濃煙火氣中,滿是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幸福感。

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時提出『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強調『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在天津,河海文化、紅色文化、建築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演藝文化、文博文化、休閑文化八種不同的文化形態相互交融,擦亮了獨特的『河海津韻』城市新名片。如今,五大道上的小洋樓重獲新生變身網紅咖啡廳,古文化街的相聲融入脫口秀元素吸引年輕觀眾,這些新變化、小創意不僅成為傳統文化對接現代生活的經典案例,更是文化服務城市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生活的生動寫照。

文化有煙火氣,纔能接地氣、聚人氣。無論是清晨攤煎餅的『煎餅?子』師傅,還是傍晚遛彎、打趣逗樂的『衛嘴子』,都能成為津味文化的創造者、參與者與傳播者。鼓樓茶館裡,票友們即興的唱和,或是老師傅們的聲聲道情,都透露出老碼頭茶肆中的民俗底蘊;『跳水大爺』引發全民圍觀、成了獨特的『哏都』景觀,得益於那份紮根於市井的樂觀豁達與真實參與。在這些點滴生活場景中,文化不是被束之高閣、供奉在博物館展櫃中的藝術品。貼近群眾柴米油鹽生活的同時,讓更多群眾參與其中、享受其中,而這份源於市井巷陌的煙火氣息,也成為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

離百姓生活越近的文化傳承,越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文化『接地氣』背後的深層次思考在於如何以文化服務群眾。在天津王串場的『修補巷』裡,156項便民修補項目,如細密針腳般織就了覆蓋居民高頻生活需求的『服務網』。無論是『神針俠侶』徐春元,以國家級非遺『精工織補』技藝為街坊縫補舊衣;還是三代修表的王晴川專注攻克精密部件服務社區幾十年,政府『搭臺』聚焦『居民滿意清單』,匠人『唱戲』精研為民技藝,將文化傳承的重心從『保護為主』轉向『服務惠民』,深入挖掘多元文化價值,主動呼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關切,纔能使文化在與市井煙火的交融中綿延不息、煥發新活力。為文化注入『煙火氣』,不僅是增添一份情懷,更是成為激發文化生命力、創造文化價值的不竭動力。

融合八方,異彩紛呈。如今,五湖四海的游客來到天津這座『快樂都市』參觀打卡。清風習習,游船上人們欣賞著燈光旖旎的海河夜景;楊柳青古鎮裡,拓年畫、剪窗花、賞燈展......海外學子沈浸式體驗著獨特的中國年味;北洋政法學堂中,一群群青少年在紅色陳列中重溫革命歷史、砥礪初心擔當。厚植沃土纔能根深葉茂,在津門煙火深處品讀文化中國,我們看到文化的生命力從來不是空中樓閣,它滋長於舌尖的美味、耳畔的鄉音、手邊的修補、街頭的歡笑中。當文化傳承發展緊扣『以文惠民』的宗旨,落腳於解決民生之需、提昇生活品質時,文化便能如那奔湧不息的河海之水,在城市脈動中生生不息,繪就出『和合共生』的美好圖景。(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