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 |河海交響處,中國進行時:天津書寫『和合共生』的時代注腳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青島新聞網 作者:展楊陽 編輯:付勇鈞 2025-08-09 20:25:56

內容提要:一滴水,落入平波緩進的海河,映照著『九河下梢天津衛』的淵遠壯闊;一座城,懷抱津沽六百餘年的厚重文脈,在歲月潮湧中吞吐時代之氣。

一滴水,落入平波緩進的海河,映照著“九河下梢天津衛”的淵遠壯闊;一座城,懷抱津沽六百餘年的厚重文脈,在歲月潮湧中吞吐時代之氣。

今天,“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聚焦天津,坐看潮生、叩響津門,再次尋望中華文明古今交融的文化脈絡。這不僅是天津故事的華彩一頁,也是2025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的前奏曲,更是以天津為鏡,映照“何以中國”這一宏大命題的生動實踐與嶄新敘事。

“和合共生”之津門氣象(AI制圖:展楊陽)

海納百川 津門自古見“和合”之基

津門風物,自古便是“和合”的天然舞臺。她坐落於九河下梢、渤海之濱,靜看水網交織、百川歸海,成就了兼容並蓄的包容格局。

天津近代開埠,西風東漸影響下,五大道萬國建築博覽與古文化街的雕梁畫棟在時光中靜靜對望,意式風情區的浪漫旋律與茶館相聲的市井妙語交織回蕩,沈淀出一座城市歷史風貌建築的獨特景象。

天津的“和合”,是堅韌與從容,是接納與昇華,如大河之水,泥沙俱下卻終能澄澈流淌,為“和而不同”的文明哲思提供了具象而細膩的注腳。

五大道一角(圖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古今激蕩 津門今朝譜“和合”之章

今日之天津,已將這份“和合共生”的精神血脈,注入時代發展的強勁脈搏。

七裡海濕地修復成效顯著,鷗鷺翔集、葦海搖翠,上百頭麋鹿成群結隊在水中游泳納涼,偶見東方白鸛在淺灘踱步,正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和諧共生。

天津港的自動化碼頭晝夜不息,智能導引車如織穿梭、無人駕駛水平運輸機器人精准運行,川流不息的景象恰似大運河漕運系統的現代轉生,詮釋著“推故而別致其新”的時代新解。

中新天津生態城拔地而起,智能科技與低碳生活和諧共存,綠色建築與海綿城市水乳相融,成為探索未來可持續生活的先行者。

當渤海灣的海浪聲與五大道的海棠花輕顫共鳴,當天津港的智能橋吊與古文化街的楊柳青年畫交相輝映,這座城市的“和合共生”,在守護與創新間達到平衡,在歷史底蘊與現代圖景間架起通衢。

中新天津生態城(圖源: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官網)

履足差肩 書寫“何以中國”的漫漫長卷

今天,天津以河海襟懷照見世界,其身側是“何以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遍布中華大地的同行足跡。

這足跡曾踏入河南,“何以中國行走河南”見證“最早王朝”的歷史脈動、觀賞“華夏之花”花瓣紋彩陶璀璨奪目、聆聽史前音樂文明餘音裊裊、感受漢代石雕展現藝術氣韻、揭開“夏朝往事”神秘面紗……在一處處文化地標中,追尋華夏文明脈絡。

這足跡也曾邁進齊魯,“何以中國·弦歌不輟”帶你在儒家文化發源地,傾聽由18位90後和00後組成的簫韶樂團復原千年雅樂,在東海峪遺址蛋殼黑陶高柄杯前,領略何為世界考古界“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在跋山遺址群5000餘件史前工具及動物化石中,感受10萬年前古人類的生活圖景。

一路行來,我們看到了天下之中的厚重,看到了孔孟之鄉的底蘊,也看到了七十二沽的繁榮。目光穿越山河,遠望祖國遼闊版圖,更多特色鮮明又相互暈染的文化符號,共同書寫著“何以中國”的漫漫長卷。

“何以中國”(圖源:《何以中國》紀錄片)

當世界面臨百年變局,“和合共生”所蘊含的包容智慧與協調之道,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是解讀“何以中國”的密碼,更是貢獻給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答案。上合組織峰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辦,天津峰會將成為上合組織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天津峰會必將成為團結、友好、成果豐碩的盛會。唯和合能納百川,唯包容可耀寰宇,“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的智慧在時代浪潮中淬煉光芒,終將匯入人類文明共生共榮的浩瀚海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