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抗戰老兵謝會清 烽火歲月裡的生命擔當:『我手底下沒丟過一個傷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穆德旺 編輯:劉穎 2025-08-11 16:06:49

  96歲的謝會清是天津市東麗區務本村人,他的人生是一部鮮活的革命史。14歲被抓去當華工,從苦難中歷經艱險逃脫;隨後在當時的熱河投身八路軍,從衛生員做起,親歷抗日戰爭最後階段的烽火與解放戰爭的洗禮;退伍後回到家鄉,先擔任村支書為鄉親們辦實事,後來成為基層理論宣講員,將紅色故事娓娓道來,傳承著永不褪色的紅色精神。

  逃離苦難:逃出牢籠尋自由

  1943年,14歲的謝會清在天津被抓走,一路輾轉送往遼寧的浦西煤礦當華工。他看著身邊同伴眼裡的絕望,心裡卻憋著一股勁:“我不能就這麼死在這兒,我得活著出去。”

  那年秋天,監督他們乾活的偽軍私下抱怨:“小鬼子快不行了,這日子怕是長不了了。”這句話像一顆火星,點燃了謝會清心裡的希望。幾天後的一個傍晚,收工的隊伍亂哄哄往外走,他和老鄉混在人群裡,趁看守不備,低著頭快步溜出了礦區,一路不敢回頭,一口氣跑了30多裡地。

  天黑後,他們躲在一個廟裡,又冷又餓。這時一位拾柴歸來的老人發現了他們,看著兩個孩子凍得瑟瑟發抖,嘆了口氣說:“夜裡有狼,跟我回家吧。”老人把他們領回了家,端來熱乎的玉米粥和咸菜,“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香的飯。”老人叮囑他們:“千萬別走鐵路,鬼子和抓華工的到處都是,沿著山路走纔安全。”第二天一早,謝會清和老鄉便繼續趕路。他們賣掉鞋子換了錢,買了去錦州的火車票。到了錦州後,他和老鄉分了手。不久後,謝會清撿到一張去當時熱河省葉柏壽的車票,有人見車票嶄新,勸他賣掉換點乾糧,他卻緊緊攥在手裡:“我要去葉柏壽,那裡總該有活路。”就這樣,他獨自登上了前往葉柏壽的火車。

  投身革命:守好本分護戰友

  在葉柏壽飯館乾活的日子裡,謝會清總能聽到關於八路軍的故事。“有人說他們專打鬼子,保護老百姓,有人說他們官兵平等,不像別的隊伍那樣欺負人。”那段時間,前線的消息越來越密集,街上時常能看到逃難的百姓,說鬼子在各處瘋狂掃蕩,“那時候心裡就一個念頭:必須把鬼子趕出去,不然永遠沒有安穩日子過。”

  沒過多久,當八路軍的招兵隊伍來到熱河省,謝會清扔下手裡的抹布就報了名。部隊領導看著這個個頭不高、眼神卻格外堅定的少年,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年紀還小,先去衛生隊照顧傷員吧,這也是打鬼子。”他起初心裡還有點失落,偷偷跟老兵念叨:“我想當炮兵,扛大炮打鬼子纔過癮。”真到了衛生隊,看到傷員們纏著繃帶、疼得直咬牙——有的是在伏擊鬼子時被流彈打傷,有的是在掩護群眾轉移時被炮彈炸傷——他瞬間就明白了自己的責任。

  “第一次給傷員止血時,他手抖得厲害,繃帶纏了好幾圈都沒系緊。”謝會清記得老衛生員教他:“別怕,你手裡握著的是命,得穩住。”從那天起,他跟著老衛生員學包紮、學換藥、學識別傷情,白天在病床前忙前忙後,夜裡就抱著醫書在油燈下啃。傷員疼得睡不著,他就坐在床邊給他們講“等把鬼子打跑了,回家種地娶媳婦”的念想;有人想家了,他就幫著寫家信,字裡行間都透著“勝利就在眼前”的盼頭。

  成為衛生員後,謝會清雖未衝鋒在前線,卻在後方醫療點橕起了傷員的“生命屏障”。抗戰最後階段,前線傷員一批批送回,藥品匱乏、條件艱苦,他常常連軸轉,剛處理完這個傷口,又奔向下一個病床,夜裡也總守在傷員身邊不敢合眼。面對戰友的關心,他總是朴實地說:“我手底下沒丟過一個傷員,這是我當衛生員的本分。”

  憑著這股認真勁兒,謝會清從連衛生員被調到營裡當衛生班長,那年他纔17歲。“戴上班長袖標的時候,我一夜沒睡著,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得帶好弟兄們,不能辜負信任。”後來他又被調到醫院當護士長,成了醫院裡的男護士長。“男同志力氣大,抬擔架、搬藥品都方便,能跟著隊伍上前線,在戰場上盡一份力。”

  烽火歲月:親歷解放迎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謝會清繼續跟著部隊轉戰,投身到解放戰爭的洪流中。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部隊時,20歲的他剛跟著大部隊渡過長江。“那天街上敲鑼打鼓,我們穿著軍裝,和老百姓一起跳舞、唱歌,眼淚止不住地流。”他說自己永遠忘不了那一刻,“這一路太不容易了,多少戰友沒等到這一天啊。”

  解放戰爭結束後,部隊選拔骨乾進入軍校學習,謝會清憑著過硬的表現和積極的態度被選中,進入第一航空預科學校學習。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充實的時光。“那時候就想著,將來學好本領,要為新中國出力,讓老百姓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可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在一次體檢中,醫生發現他黑眼珠裡有個微小的黑點,“不符合飛行員標准”,這意味著他永遠失去了駕駛戰機的機會。

  謝會清說,他很快他就想通了,“革命工作不分高低,不能開飛機,我就在地面保障戰友,照樣能為國家出力。”後來聽說戰友張積慧在空戰中,一舉擊斃美軍“王牌飛行員”,創造了空戰史上的經典戰例,他激動得跳了起來,拉著身邊的人說:“看到沒?這就是咱們的英雄!咱中國人不怕任何人!”

  退伍後,謝會清曾在當時的山東省榮成縣的藥材鋪工作,後來又在當地醫院任職。可他心裡始終惦記著家鄉,“天津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想回去看看。”沒想到一回到家鄉,就被鄉親們留住了。“大家說我是見過大世面的英雄,讓我領著大家乾。”他連續多次被村民們選舉為村支書,十裡八村的人見了他,都親切地喊一聲“謝書記”。他總說:“是黨和部隊給了我新生,我得為鄉親們多做點實事。”

  紅色傳承:講好故事守初心

  離開村乾部崗位後,謝會清依然閑不住,成了當地備受尊敬的基層理論宣講員。為了把故事講好,謝會清養成了每天讀書看報的習慣。幾十年下來,握筆的關節早已變形,手掌也磨得粗糙,可筆記本攢了厚厚的一摞,上面寫滿了他的感悟和要點。他總說自己是“活到老學到老”,這份認真勁兒,讓身邊人都敬佩不已。

  謝會清的宣講從不照本宣科,總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最朴實的語言講述最動人的故事。給孩子們講課時,他會拿出珍藏的舊照片,指著上面穿軍裝的年輕自己說:“你們看,爺爺年輕時也和你們一樣有夢想,但那時候的夢想是能吃飽飯、不被欺負,現在你們的夢想更遠大,可要記得,是無數先烈用犧牲換來了你們追夢的機會。”孩子們圍在他身邊,聽得眼睛發亮,有人會問:“爺爺,您害怕過嗎?”他總會笑著說:“怕,但想到身後是國家和老百姓,就什麼都不怕了。”

  大兒子參軍,給部隊官兵宣講時,謝會清會聊起在衛生隊的日子,聊起戰友們的犧牲與堅守:“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過去我們靠勇氣和信念,現在你們靠科技和實力,但那份忠誠擔當不能變。”他走到哪裡,就把紅色故事講到哪裡,胸前佩戴的紀念章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每一枚都藏著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都在訴說著信仰的力量。

  文/攝 記者 穆德旺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