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創新,天津在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基礎上,結合產業發展,新增地方特色場景清單,通過改革,推動流程再造、數據賦能,不斷壓縮審批時限。
建設會展之都,今年,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和梅江會展中心兩個展館,都完成了昇級。截至七月底,全市會展規模同比增長23.6%,平均3天就有1場大型會展活動,帶動了10萬多家企業、數百萬人次,來津辦展參展。那麼,在天津,申請辦理一場大型的會展活動,需要多久?今年成功主辦了天津工博會、國際航運展的會展服務頭部企業——振威國際,給出了答案,4天。
從國家規定的20天,縮短到4天,正是天津持續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釋放出的紅利。不斷提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優化營商環境,天津從去年起,在落實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基礎上,還結合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拓展出天津特色場景清單,包括會展服務、跨境出海等。在會展審批中,就由市政務服務辦牽頭,摸排企業的難點。振威國際最苦惱的,就是申報的時限。眼下,企業正在籌辦津洽會,往年,他們要在展前一個半月提交申報材料,可展會規模逐年擴大,很多細化方案,在這個時間點都無法准確敲定。
振威國際的苦惱,也是會展行業的痛點,企業普遍希望能臨近展會,方案確定後,再提交相關材料,而這就需要涉及到的部門壓縮審批時限。可各個單位已經實現了『一件事,一次辦』,時限還能怎麼壓?改革的突破點,就定在了『一件事,聯動辦』。在市政務辦、市商務局等部門組織下,公安、消防、交通、城管等涉及到的審批部門,一起坐下來,各自拉出審批事項,逐個研究能否再進一步簡化手續、優化流程。
通過改革推動流程再造,從過去的告訴企業能不能行,變為各部門一起研究怎麼行。同時,進行數據賦能,各部門梳理審批要件,所有材料,企業只需要提供一次,各部門打通數據平臺,共享所有要件。最終,實現了最快四天完成審批。像振威國際這種一年多次舉辦相同規模的主辦商,還可以一次性申請,年度內後續活動實行承諾告知,進一步減少申報次數,壓縮辦理時限。今年天津還瞄准會展中涉及到的進口展品通關、文藝演出等個性化需求,進一步納入『會展一件事』的服務范圍。
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截至目前,天津對標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要求,先後推動項目開工、醫保服務便捷化等600多個事項在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