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文化中國行,品味河海津韻,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天津運河邊的一項傳統工藝——玻璃畫染磨技藝,傳承創新,走進尋常百姓家。
文化中國行,品味河海津韻,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天津運河邊的一項傳統工藝——玻璃畫染磨技藝,傳承創新,走進尋常百姓家。
在紅橋區這間50平方米的工作室裡,玻璃畫染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張春林,正手持砂輪,在玻璃杯背面打磨一朵梅花,水珠飛濺間,圖案漸漸形成。
相傳,中國玻璃畫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作為漕運轉運中心的天津,成為玻璃畫的重要產地,產品沿運河,銷往各地。在七八十年代,作為家庭主要裝飾品,像這種『新婚誌禧』玻璃畫,一度成為婚嫁時的禮品。
2017年,玻璃畫染磨技藝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了契合當代審美與市場需求,張春林將海河兩岸的建築、漕運場景融入設計,創作出水杯、高腳杯、茶具等一系列產品,讓這項非遺技藝,走入尋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