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師范學院的一群大學生,取材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和珍貴的照片影像,創造出80幅剪紙作品,這是他們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而創作的。
發起這項活動的人是王嘉鑫。他是湖南衡陽師范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來自抗日根據地山西陽泉,同時也是一名年輕的剪紙傳承人。早在去年年底,他就有了這樣一個創意。近一年的時間裡,招募學生、籌措資金、研究史料,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他們終於完成了80幅長寬超過一米的剪紙作品。

這個暑假,衡陽師范學院空蕩的校園裡,有一處會議室卻格外熱鬧,十幾名同學手持刻刀,趴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做著收尾工作。80幅剪紙已全部完成,為了防止裝裱時破損,他們又加班加點做了副本,為首展做最後的准備。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王嘉鑫:我們現在的工期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像打仗一樣,要衝鋒了。大家在這裡制作是一部分,做好的我們送到裝裱店,裝裱店現在也在加急給我們趕工。

三分畫,七分裱。為了重現震撼人心的抗戰歷史,王嘉鑫確定了做大幅剪紙的方案,這給裝裱工作也加大了難度。在將近40℃的高溫天氣中,學生們在學校、裝裱店兩頭跑,雖然犧牲了假期時間,但當看到成品完成,每個人都很興奮。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廖珂弘:我們以前了解這些大多是通過課堂,歷史課那些,沒有通過畫面這麼直接地傳達給我們當時的場景。做之前我們要去了解它故事的背景,當時發生了什麼,然後可以讓我們在刻畫的時候,帶有更崇高的那種感情去制作。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王嘉鑫:這幅作品是鼎鼎大名的黃克誠大將年輕時期的照片,來到學校讀研之後我纔知道,黃克誠大將原來是我們的校友。這張剪紙的照片背景是1941年皖南事變之後,帶領大家建立了蘇北根據地,然後積極地組織抗戰活動。以前只聽說過黃克誠大將的名號,來到學校之後知道他是我優秀的革命校友、前輩,感情更加深厚了,會有一種自豪感。

王嘉鑫來自抗日根據地山西陽泉,從小就聽爺爺奶奶講抗日的故事,而在外婆的影響下,他又對剪紙頗感興趣,並一點點成長為一名剪紙傳承人。去年年底,王嘉鑫有了策劃一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剪紙展的想法。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王嘉鑫:剪紙藝術特點我覺得就是鏤空美,剪完之後拿起來的那一刻,光透過作品,就會把你做這幅作品時候寄托的情感,直接那一剎那集中衝擊在你的腦子中。
學校大力支持 團隊挑燈夜戰
刻畫抗戰記憶
用80幅剪紙作品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王嘉鑫覺得,靠他一個人,很難完成且意義有限。2023年來到衡陽師范學院讀研究生的他,組建了學校的第一個剪紙社團。王嘉鑫先和社團裡的幾位同學說了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隨後,他們又決定面向全校,招募有志於此的同學。
剪紙社團比較冷門,知名度不高,光是基礎培訓就得一個多月時間,而要想辦成這個展覽,還涉及一筆遠超學生能承擔的物料、裝裱費用。雖然幾個伙伴都覺得這件事兒很有意義,但能不能招到人,從哪兒找到錢,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明年,王嘉鑫就要畢業,他很想把這次展覽,作為自己和同學的畢業禮物。錢從哪裡來,王嘉鑫算好賬後,先向家裡發起了求助,媽媽的回復,讓他堅定了要把這件事兒做成的決心。
同時,王嘉鑫也找到了自己的輔導員,看能否獲得學校支持,很快,學校的回復,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衡陽師范學院宣傳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蔣傑:他拿出了這個方案之後,我就答應了他們。我說你們不用去找其他部門了,我覺得對你們來說,對學校來說,對青年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說基本的費用,學校來承擔了。

資金落實了,王嘉鑫和同學開始招募學生,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收到了250多人報名,來自學校的各個專業。最終,根據整個活動的工作量,留下了26名對剪紙有興趣,且有一定美術功底的本科生,加上王嘉鑫剪紙社的6名研究生,這個三十多人的團隊搭建完畢,剪紙培訓也隨即展開。

當時還在學期中間,培訓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一個月下來,沒有一人退出。有的女孩子為了剪紙,毫不猶豫地剪掉了自己的美甲。還有的即使在生理期,也忍痛工作,堅持把作品做完。

王嘉鑫傾囊相授、大家熱情高漲,一個多月的培訓效果顯著。隨後,團隊成員分組,正式進入緊張的制作階段。
他們對每張歷史照片進行了嚴格審定,還找了學校的黨史老師幫忙把關,審定後再根據照片畫稿、打印、刻畫、修改。剛開始,一幅剪紙作品就得耗費兩三天時間,進展緩慢。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王嘉鑫:剛開始幾天確實好慢,需要改稿子,畫稿子,有的小組三天出了一張,很慢,當時也很急。後面大家就分好工,我擅長畫稿,其他幾個人刀速快的來制作。大家有一個互幫互助的過程,速度也就提昇了。
剪紙展如期舉辦
用剪紙訴說歷史
除了選材要准確,王嘉鑫還決定要為每件作品撰寫解說詞,附上二維碼,讓觀眾一掃就能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確保史實的嚴肅和准確。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年輕的大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了那段救亡圖存的歷史。
80幅作品中,有不少還原的是當年日軍犯下大屠殺罪行的歷史記錄。王嘉鑫記得,幾個同學在畫南京大屠殺和潘家峪慘案的底稿時,眼眶一直紅紅的。

從早上八點,乾到晚上十點,經過近三個月的日夜奮戰,8月10日,80幅剪紙作品在衡陽師范學院老校區同公眾見面。
觀眾 歐陽康:這些剪紙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追溯回憶不是為了記仇,更不是為了復仇,而是以史為綱,讓悲劇不再重演。

首展之後,這些剪紙作品還將進入當地中小學、社區等地進行巡展。而等整個展覽結束後,王嘉鑫和學弟學妹們打算將這些作品,一一送到對應歷史事件發生地的抗戰紀念館。

衡陽師范學院學生 王嘉鑫:讓大家知道那段歷史,知道我們曾經受過的苦與難,知道先輩們的不容易,知道先輩們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所做出的那些努力和付出。還是那句話,歷史需要去銘記,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銘記。只有我們講好歷史故事,纔能做好傳承,纔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
銘記歷史剪紙展
意義非凡實踐課
當今日的和平陽光,透過這些剪紙作品,那段浴血奮戰的歷史,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奮不顧身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一雙雙年輕的手,用刻刀刻出民族記憶的輪廓,用行動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這不僅是一場銘記歷史的剪紙展,更是一堂意義非凡的實踐課。王嘉鑫的全力以赴,學校的鼎力支持,一群大學生從零學起,日夜奮戰。這個夏天,他們通過剪紙,和抗日英烈隔空對話,以今日生活之和平美好,紀念民族存亡之際的艱苦斗爭,這是屬於青年一代的歷史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