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津 文脈賡續——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帆 劉莉莉 本版攝影 胡凌雲 趙建偉 姚文生 曹彤 編輯:劉穎 2025-09-01 08:20:47

內容提要: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是天津城市文明的鮮明標識。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並蓄的地域特色,塑造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氣質。

古文化街

  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是天津城市文明的鮮明標識。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並蓄的地域特色,塑造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氣質。

  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強調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是傳承發展城市文化、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為天津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年多來,天津深學深用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四個以文”重要要求,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善作善成上見實效,著力打造津派文化品牌,進一步彰顯天津的現代化新風貌。

  以文化人 凝聚前進力量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

  “以文化人”,就是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天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的主題主線,一體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四個以文”重要要求見行見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從“小切口”講“大道理”,由“身邊人”說“身邊事”。

  今年上半年,天津共開展1.3萬餘場宣講活動,用接地氣、冒熱氣、有溫度的方式,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化作時代最強音。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聚焦前沿的理論研究、潤物無聲的理論闡釋,持續激發著廣大黨員乾部群眾的乾事創業熱情。

  先進典型選樹凝心聚力,志願服務精神落地生根,“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天津已培育了102個“好人社區”,289人(組)入選“中國好人榜”,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城市文明底色持續擦亮。持續推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讓思政教育悄然滋潤青少年的心田。以文化之力提振精神、涵養品格,海河兒女正以昂揚的斗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以文惠民 滿足人民期盼

  文化是靈魂,惠民是初心。

  “以文惠民”,就是站穩人民立場,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天津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一系列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惠民舉措,不斷書寫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篇章。

  一張文化惠民卡,以“變補貼院團為補貼觀眾”的創新方式打通“觀眾、院團、市場”的大循環。越來越多的百姓走進劇場,欣賞話劇《大飯店》、音樂兒童劇《敦煌·九色鹿王》、交響樂《長城》等“津品”力作。天津音樂節、天津戲劇節、天津衛視相聲春晚、百花文藝周等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品牌和加快構建15分鍾公共文化服務圈等舉措,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持續擦亮津沽文化標識,充盈百姓文化生活。

  從劇場到街巷,文化惠民以更生動豐富的姿態浸潤人心。實景話劇《日出》、陽臺歌劇《茶花女》讓街頭變舞臺,“戲聚天津”引八方來客;橋邊音樂匯、相聲巴士將藝術融入生活,讓四海賓朋樂游津城。

  以文潤城 滋養城市根基

  城之魂,文以鑄之。

  “以文潤城”,在於以文化活水滋養城市根基,讓歷史遺存不再沈睡,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真正實現文化與城市的共生共榮、相互賦能。

  6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賦予了天津渾然天成的河海文化特色、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色、多元包容的建築文化風格、特色鮮明的工商文化基因、厚植傳統的民俗文化形式、創新求變的演藝文化氛圍、傳承不絕的文博文化活力、紮根生活的休閑文化土壤,匯聚成獨具特色的津派文化“源頭活水”,為“以文潤城”注入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我市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中秉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實施天津石質長城搶救性修復、大運河十四倉遺址考古發掘、梁啟超舊居飲冰室書齋保護修繕等工程,留住珍貴文化遺產;法國公議局舊址、吉鴻昌舊居、原開灤礦務局大樓等歷史建築盤活煥新,重現歷史原貌和光彩;確定151處重要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場所類紅色資源和92件(套)重要檔案、文獻和實物類紅色資源,讓紅色之光照遍津沽大地。踐行“以文潤城”的實際舉措,讓歷史文化資源更好地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以文興業 文化賦能產業

  文化既是彰顯核心競爭力的軟實力,更是驅動發展的硬核生產力。

  “以文興業”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支橕點,體現了文化賦能產業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天津美術印刷廠舊廠區經過全面深入提昇改造,成為全新的天津數字出版產業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國內游客13483.88萬人次,同比增長3.9%,全市國內游客旅游花費1437.61億元,同比增長12.1%;支持各類文化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推動傳統非遺手工藝品向現代消費品轉型。

  “以文興業”興的是百業,旺的是民生。天津的生動實踐,為“文化賦能發展”提供了鮮活注腳,助力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津”彩華章。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