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網訊: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民族之光——西南聯大抗戰大後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特展”將於9月3日在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由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和南開大學聯合主辦,由北京大學校史館、清華大學校史館、民族文化宮博物館作為支持單位並提供策展指導。
展覽通過200餘件珍貴歷史檔案及文物,以“中華民族”從理論建構到共同體意識全面形成的百年歷程為主線,以西南聯大抗日戰爭時期為實現抗戰大後方團結、穩定與發展而開展的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為主要歷史背景,生動呈現了一代代學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際以學術守護華夏國魂、用文化凝聚民族認同,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解放與繁榮復興之路的壯闊史詩。
展覽共分為“民族的覺醒”“不朽的豐碑”“尋路在邊疆”“遠山的族群”“同一個夢想”五大單元,從晚清民族意識萌芽,到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師生在烽火中堅持學術救國、開展邊疆民族調查,再到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完整再現了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再到“自強”的歷史進程。展覽特別聚焦西南聯大抗戰時期的學術研究及田野調查深遠影響,提出在有力支持抗戰大後方人口資源、經濟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為新中國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制定以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提出提供了重要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田野調查實踐依據。
此次展覽展出的大部分展品均是南開大學博物館最新整理並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展出的館藏抗戰時期文物檔案原件。其中包括西南聯大邊疆人文研究室在石佛鐵路籌備期間的調查工作賬目、陶雲逵手抄稿之《國立邊疆人文研究院計劃書》、聯大師生刻印期刊等珍貴文物,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學者以生命踐行“學術報國”的感人歷程,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為滿足公眾多元化的觀展需求,國家海洋博物館在該展覽中首次應用AI數字人導覽系統,為公眾提供智慧化自助講解服務。展覽期間,中國郵政也將在海博郵局發行《民族之光》紀念封,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展覽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將持續展出至2026年1月5日。(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