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學紅色建築資源研究團隊 『解碼』紅色舊址 讓歷史『活』起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5-09-03 08:56:00

內容提要:和平路上,最吸引人目光的十字路口,常因沈浸式戲劇演出圍滿了游客。

團隊在展館內講解。

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大會舊址(普愛裡)復原圖。

和平路上,最吸引人目光的十字路口,常因沈浸式戲劇演出圍滿了游客。作為“舞臺”的浙江興業銀行舊址裡彌漫著咖啡的香氣,成為最受游客青睞的打卡點。“這裡曾是大革命失敗後中共天津地委書記李季達存放秘密文件的‘地下機關’。‘一個機關單一職能’的秘密工作原則,讓這座建築成為中共天津地下黨歷史的重要見證。”天津城建大學紅色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蘭巍的講述,揭開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該校紅色建築資源研究團隊用了五年多時間,為我市500餘處紅色舊址“解碼”,讓沈默的建築成為鮮活的黨史教材。在天津城建大學革命豐碑展館中展陳著精選的一百處重要紅色舊址、遺址,已經成為天津市革命文物和紅色資源利用保護的科研和教學成果轉化為面向公眾宣傳的陣地。

讓建築成為黨史“講解員”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天津城建大學建築學院開始了一項特殊任務:將黨建工作與學科特色結合,挖掘天津紅色底蘊。該校副校長楊靜說,“我校結合建築專業特點,以紅色建築為切入點,充分運用天津的紅色資源,組織師生深入挖掘,於2019年創辦了‘革命豐碑——天津市革命遺址展覽’,受到廣泛好評。”

蘭巍帶領團隊從黨史部門、文物機構搜集360餘處革命遺址線索,利用暑期跑遍天津16個區,完成首批測繪。“一個學生掃描一處建築,現場需兩天,處理數據、繪制正投影圖則要幾個月。”蘭巍回憶,團隊協力拼搏,在國慶前夕推出“革命豐碑——天津市革命遺址展覽”,讓建築成為黨史“講解員”。展覽亮相後引發轟動,成為全國首個以紅色建築系統講述地方黨史的創舉。

門牌與文獻間的“歷史打撈”

作為建築歷史科研團隊,蘭巍團隊對於紅色舊址的挖掘,是一場“雙重證據法”的實踐。在日常研究中他們發現,黨史文獻中的“某路某號”往往因道路名稱、門牌號碼變遷而失准。蘭巍團隊大量查閱黨史材料和房地產資料,翻遍民國《天津電話號碼簿》,結合現存建築反推位置,讓文件記載、歷史記錄互相印證。和平區解放北路上的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是解放天津前夕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所在地。蘭巍告訴記者,這是他運用多門學科專業材料解開的疑團。起初,蘭巍從黨史資料中查到“地下黨指揮部設在交通銀行下行”的記載,但具體建築不詳。蘭巍考證建築歷史和圖紙,發現兩大疑點:一是歷史記載交通銀行舊址位於法租界四號路;二是在銀行這種公共建築設立黨的領導機關,與秘密工作原則相悖。為此,蘭巍查閱了大量資料:房地產資料記載,此建築在道勝銀行倒閉後於1928年售予交通銀行,建築圖紙上,二樓被用作宿捨;1937年的《天津電話號簿》記載此建築為交通銀行下行所在地;1948年的《天津電話號簿》更明確此建築時為交通銀行宿捨。當事人的回憶、我黨機構性質與建築歷史結合為完整證據鏈,從史實上證明我黨在白區開展“第二條戰線”的智慧和經驗,更好地挖掘了紅色資源的歷史價值。

類似突破不勝枚舉:交通飯店曾為陳賡鋤奸活動居所,平津戰役時的劉亞樓駐地通過現場勘察確認……團隊新發現200餘處紅色舊址線索,將天津紅色資源數據庫從最初的280處擴至2021年的360處,再到如今的500餘處,其中180處為率先發現。

隨著對紅色建築遺址的不斷深入研究,團隊對“紅色資源”的概念也在不斷深化理解,成為天津紅色資源保護工作的“專業智囊”。

楊靜說:“2021年在市委宣傳部支持下,我們對展覽進行優化昇級,打造了‘革命豐碑——天津市紅色舊址展覽’,內容更豐富、主題也更鮮明。2023年,學校成立天津市首個融學理研究、文化傳播、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紅色文化遺產研究院。六年來,我們持續推動紅色資源的挖掘與傳承,打造‘一館一院’,把紅色文化融入育人全過程,不斷擦亮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

讓紅色記憶“活”在數字時代

團隊致力於建立天津紅色舊址、遺址和紀念設施的歷史與現狀信息庫,目前掌握的資料包括這些紅色資源的基礎資料、100個建築的測繪圖、點雲和三維模型、各時期天津城市歷史地圖和紅色資源歷史GIS地圖,以及大量相關檔案文獻和相關保護利用研究成果等。

紅色保護不能止於存數據,更要讓歷史“活”起來。蘭巍團隊將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融入保護工作。在該校“革命豐碑”展館內,大量建築模型精准還原歷史原貌,中共北方局舊址的室內陳設也通過數字技術重現。團隊還復原了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大會遺址、中共順直省委機關遺址、北洋法政學堂遺址等。通過制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天津主要紅色舊址、遺址歷史地圖,團隊搭建的紅色舊址信息庫,整合測繪圖紙、文獻資料,並開發專題數字博物館。觀眾掃碼即可獲取舊址的“前世今生”,學生講解員結合模型與數字展板,講述“地下黨為何選擇租界設機關”等歷史邏輯,讓紅色故事兼具溫度與深度。2024年,團隊對直隸女子師范學校等遺址進行AI復原,觀眾可通過屏幕“穿越”歷史現場。

天津城建大學將紅色資源保護納入“特色思政課”。全校思政課全覆蓋至展館授課,目前已有京津冀三地的1000餘個黨支部來此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百餘名學生講解員累計服務超1800天,展館獲批天津市科普基地、乾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成為大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課堂”。2024年,團隊推出主題沈浸式黨課,通過角色體驗與情景再現,讓黨員在歷史場景中感受信仰力量。

“紅色資源保護需一代接一代。”蘭巍團隊正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全覆蓋調查,今年暑期完成上千處建築調研,未來將聚焦“抗戰文物”“軍事文化遺產”專項,計劃打造天津紅色文化基因庫,推動紅色舊址轉化為旅游資源。

天津城建大學黨委書記史慶偉表示,“我們堅持結合城建學科特色,充分利用天津的紅色建築資源,建成了革命豐碑展館和紅色文化遺產研究院,系統實施‘紅色文化浸潤工程’,構建具有城建特色的大思政格局,形成館院互促、多課堂融通的育人體系,開展紅色建築測繪、數字化重現等工作,讓紅色文化走進課程和實踐,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統一起來,打造了用紅色資源育人的城建范式。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拓展‘大思政課’內涵,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人纔。同時,積極承擔文化使命,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推進城市記憶工程,助力城市建設,努力服務天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