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抗戰精神,9月3日,天津博物館四樓大臨展廳推出“津沽烽火 浩氣長歌——天津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文物展”。該展覽由市委宣傳部、天津警備區政治工作局、市委黨校(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檔案館主辦,天津博物館承辦。

從1931年至1945年,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天津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堅持淪陷區斗爭,創建盤山抗日根據地,有力打擊和牽制日本侵略者,歷經14年英勇悲壯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付出巨大犧牲後,終於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展覽共分為6個部分,分別是奮起救亡、津門浩劫、市區抗戰、盤山烽火、贏得勝利、抗戰英烈。展覽通過390幅圖片、144件文物、23件檔案資料、3個視頻、1處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黨領導天津人民浴血抗戰的光輝歷程、取得的偉大勝利和積累的寶貴經驗,旨在激勵廣大黨員乾部群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力量。

天津博物館歷史研究部胡曉文介紹,在這次展覽的眾多展品中,有不少是首次展出的,有些展品是非常珍貴,且意義深遠的。
一件文物: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組建敵後河北省委。為了及時與上級黨組織保持聯絡,河北省委決定在市內建立一個秘密電臺。這件文物就是秘密電臺所使用的吸墨器,它見證了地下工作者們用生命保守黨的秘密,用鮮血獻祭信仰的革命歷史。

一群英烈:1940年夏,日本侵略者從薊縣(現薊州區)、平谷等地調集兵力圍剿盤山抗日根據地。包森在蓮花峰附近組織部隊整訓時,突遭日軍包圍。警衛班班長馬佔東主動請纓,帶領6名戰士把日軍主力吸引到蓮花峰,使主力部隊得以安全轉移。後因彈盡路絕,砸毀槍支,集體跳崖。僅馬佔東一人被樹枝掛住,奇跡生還。這個事跡充分體現了抗日將士的英勇與不屈,展現了他們為保衛家園捨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一封請願書:1940年河北省勝芳(當時勝芳屬於天津管轄)完全小學學生奉勸親日校長張家祥不要做民族罪人的信件也是一件難得的文物。日本統治時期,除了實施政治與經濟侵略,日本佔領當局展開文化侵略,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以維持其殖民統治。信件展示了日偽當局通過控制學校教育、新聞刊物宣揚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共存共榮”,妄圖從思想上把青年一代徹底奴化。這件文物其字跡稚拙卻言辭懇切,反映了天津人民在鐵蹄下的不屈意志。

14歲的趙天野跟同學和媽媽一起來參觀展覽。趙天野媽媽告訴記者:“我們是新天津人。在今天這個紀念日裡,帶孩子來博物館參觀抗日展覽。他們平時從影視作品中,從書中都了解過抗日戰爭的歷史。特別是學校裡的歷史課也會教授這些歷史。從平時的交流中也感覺到,孩子對於日本軍國主義非常痛恨,他們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能力。這種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需要的。”(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