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多年來,保稅區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前做好謀劃部署,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持續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全面築牢區域防災減災救災安全防線。
一、狠抓預警能力提昇
切實加強與上級專業部門溝通對接,以科技賦能作為主要手段,持續推進區域自然災害監測防控體系建設。在新區氣象局的支持下,新增設9處氣象站,開通了臨港新材料產業園定制化氣象監測服務,進一步擴大實時氣象監測覆蓋面,為更好應對極端天氣提供專業支橕;聯合天津市地震局部署4套地震預警終端,實現重點區域地震預警“無死角”;針對3處地道風險點,逐一安裝高清攝像頭與水位標記,數據實時接入智慧排水平臺,一旦水位超警即刻觸發報警提示,便於第一時間響應處置;聯合鐵塔公司在白水頭段海堤布設高空監控,實時監測海堤岸線狀況,確保極端天氣提前做好精准防范。
二、狠抓搶險隊伍建設
結合區域自然災害特點,組建了以保稅區消防救援支隊為骨乾,環投、電力、建築等行業領域隊伍為專業主體,藍天救援、賽邁斯等社會力量為輔助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隊伍體系。以實戰處置為目標,切實加強防災救災隊伍管理,常態化開展實戰拉動、桌面推演、“無腳本”盲演等多形式演練,並廣泛組織應急技能競賽和實操培訓,持續強化應急隊伍熱備,確保遇到突發險情時,能第一時間“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三、狠抓物資儲備養管
依托環境監測與應急管理中心、大沽口溢油物資庫、大順園林庫房、西十一道庫房和海港基地庫房建立了5處區域防災減災物資儲備庫,儲備各類應急救援和防災救災物資裝備54類、1800餘套。2024年,保稅區還依托國債項目資金采購近500萬救援物資裝備,購入大功率裝載機、濕地推土機、水陸兩棲救援車等“硬核”設備,大幅提昇復雜地形、特殊場景下的救援能力。強化物資裝備養護管理的同時,保稅區高頻次組織物資裝備規范使用與應急處置要點培訓,確保關鍵時刻應急物資“拿得出、用得好、起作用”,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充足“火力”。
四、狠抓應急響應
提昇充分利用“一網一視兩微四端”“保稅應急”等媒介平臺,積極打造保稅區防災減災預警響應網絡陣地。針對季節天氣特點,及時發布強降雨、臺風、海潮等氣象災害防治宣傳科普文章和預警信息,並通過企業微信群和社區服務群第一時間進行推送,做到區域全覆蓋,確保企業、社區、居民“知風險、早防范”。組織各相關部門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叫應”“叫醒”機制,持續強化會商研判和調度督導,確保一旦發生險情,及時、科學、有效處置。
近年來,在各職能部門緊密協作和高效聯動下,保稅區成功應對了2023年7月海河流域大洪水、2024年8月25日大暴雨、2025年4月極端大風、2025年8月下旬連續強降雨等多輪次災害性天氣,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穩定運行。下一步,保稅區將持續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機制,梳理細化分級響應程序,牢牢掌握風險防控主動權,以更堅實的安全保障、更貼心的應急服務,守護每一位居民的平安。(津雲新聞編輯王鈺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