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近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專場。和平區委書記姚建軍,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盧盈,和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康,和平區副區長徐志強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和平區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答記者問
錨定“四個善作善成”首項要求 和平區多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人民日報:剛纔,姚書記介紹了和平區推動內涵式發展的思路舉措和工作成效。我想請問,和平區圍繞“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方面,有哪些特色亮點?
姚建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首項,是我市塑造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也是和平區推動內涵式發展的重點。我們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搭平臺、建機制、優服務,持續推動數據、技術、人纔等創新要素向區域匯聚。比如,我剛纔提到了開園不久的人工智能垂類大模型創新社區,就是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我市工作要求,順應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發展趨勢,打造的覆蓋算力供給、成果轉化、數據保護全鏈條的創新載體,能夠提供企業孵化、技術支持、市場推廣、投融資等全方位服務。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吸引算法研發、模型訓練、應用開發、場景設計等科創企業,加快構建“技術研發—模型優化—場景落地”的創新生態。同時,聚焦服務創新人纔,我們推出了“和平人纔卡”,通過打造“金融+場景消費”“文旅+高端業態”“健康+定制服務”等專屬服務,更好地滿足人纔創新創業、生活居住、社會交流、文化消費等多元需求。
“十四五” 期間,和平區從產業、城區、民生三領域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上海證券報:大項目、好項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請問和平區“十四五”期間,在項目建設上有哪些舉措?取得了什麼效果?
盧盈:“十四五”期間,和平區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走內涵式向上發展路子,聚焦產業昇級、城市提質、民生改善等領域,促成一批標志性大項目好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總結下來,有三方面成效:
一是產業迭代“加速跑”,發展動能實現新轉換。我們圍繞“3255”現代都市型產業體系建設(著力發展總部經濟、消費經濟、創新經濟“三大經濟”,大力鞏固現代金融、國際商貿“兩大支柱”,重點提昇文化旅游、人力資源、航運服務、醫藥健康、數字信息“五大產業”,優化布局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天津·解放北路金融歷史文化區、天津·中央商務區、天津·金街、天津·五大道“五大片區”),重點推動四項工程。“商業煥新工程”,和平印象城、吉利大廈等存量商業載體接續改造;現代城國金購物中心、泰達海信廣場兩大高端商業綜合體正加速建設。“文旅融合工程”,“津遇和平”系列活動持續火爆,盤活存量、精心打造花園老街、遇見博物館等項目,開發開放張園、潤園等文旅商新場景。此外是“金融聚勢工程”,加快金創區建設,將泰安道5號打造為金融展示和金融機構服務“雙中心”,吸引海河基金等優質金融機構落地。還有“數智賦能工程”,華北首家華為旗艦店、比亞迪全國第二家迪空間均落戶和平,天開和平園·模創社區正式開園,標志人工智能垂類大模型產業蓄勢勃發。
二是城區面貌“煥新顏”,城市品質有了新躍昇。我們以重塑歷史文化街區為核心,聚焦五大道、金街、解放北路等標志性街區,精雕細琢城市肌理,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原拆原建嫩江路片區,是全市首個老舊小區成套化改造城市更新項目;民園西裡、潤興裡、先農大院等更新保護工程,推動百年歷史街區煥發新生機;新建中海·和平之門,加快推進大沽北路地塊建設,實現稀缺土地資源高效集約利用。
三是百姓福祉更“有溫度”,民生服務邁上新臺階。我們推動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市胸科醫院等重點醫療項目竣工投用,讓優質診療服務觸手可及;深耕“津牌養老”品牌,“大家的家”城心醫養社區等項目落地運營,新增養老床位650張,讓銀發生活更有品質;推進岳陽道小學、漢陽道中學等校捨新建改造、擴容提質,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均衡普惠;實施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工程,打造中心城區一流體育綜合體,讓健康生活融入百姓日常。
下一步,我們將牢牢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多措並舉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構築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將內涵式發展路子走得更穩、更實!
和平區委多維度推進文化傳承發展,激活內涵式發展新活力
光明日報:和平區近幾年推出的“津遇和平”和“話劇實景表演”等文旅活動品牌持續火爆,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還有哪些活動和亮點?
李康:區委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完善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實踐載體,為走好內涵式發展路子賦能添彩。
用文化鑄魂育人,城區人文素養不斷提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圍繞“永遠跟黨走”“強國復興有我”等主題,年均組織群眾性宣教活動300餘場,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統籌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出一批特色文明實踐品牌,連續七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區。
用文化福澤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滿足。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推出話劇《日出》等實景表演,讓現場游人置身戲中。舉辦京劇票友邀請賽、書香滿和平等品牌文化活動,深化京津冀交流合作,通過舉辦非遺聯展、評書展演等活動,讓群眾享受文化滋養。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文化宮、圖書館總館及7個分館、86個服務點輻射全區,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用文化浸潤城市,城市文脈涵養賡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五大道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先行先試,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收獲眾多新發現,民園1920街區竣工亮相,城市文脈更好地存於歷史、活在當下。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和紀念設施保護,推進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提昇改造,潤園、吉鴻昌舊居完成修繕展示,依托紅色資源開闢旅游線路,編寫《使命之源》讀本,推出系列融媒產品,有效發揮紅色資源資政育人作用。
用文化賦能發展,文旅商貿融合共促。創新文旅實踐,用好海棠花+小洋樓資源,叫響“津遇和平”文旅品牌,打造五大道公園、天津之心等新地標,重點商圈協同聯動,以多元的文旅場景,激發消費潛力和市場活力。實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舉辦五大道旅游論壇,搭建政策招商、項目推介、座談交流平臺,赴港澳、上海等地開展文旅專題推介,吸引頭部文旅企業投資和平,推動和平文旅一業興百業旺。
聚焦 “三個堅持”!和平區多措並舉打造高品質城市環境,惠及民生
天津廣播:剛纔姚書記提到“小城區”要實現“大發展”,讓有限的空間實現無限的發展,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和平區在城區治理方面有哪些亮點和成效?
徐志強: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努力營造整潔美觀、現代大氣、文明有序、安全高效的城市環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堅持實乾巧乾、善建善營,城區功能品質跨越提昇。我們聚焦民生熱點難點,大力推動城市更新和基礎設施建設,讓低效空間煥發新生。高效率推進南門外大街商圈、南市食品街、勸業場等重大城市更新項目,撬動了片區效益的整體提昇。高水平建成五大道公園,成為全市文旅新地標和新晉熱門打卡地。高標准打造“民園1920街區”,擦亮了“城市會客廳”,提昇了五大道核心區文商旅體量和能級,居民生活環境顯著改善。
二是堅持美化靚化、善作善成,美麗和平建設跨越提昇。我們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美麗都市和綠色家園。大力實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30條重點道路實施全要素治理,五大道地區、小白樓地區、解放北路泰安道沿線以及海河沿線等重點區域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充分彰顯大氣洋氣精細精致,上合峰會期間,津灣廣場作為“城市封面”廣受媒體報道,成為國內“頂流”網紅。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優化工程,精心建成一批口袋公園,“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融入日常百姓生活。空氣質量指標和優良天數比例位居全市前列,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見行見效。
三是堅持精益求精、善治善管,城市管理水平跨越提昇。我們全面提昇城市治理效能,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大力推進“大城細管”,完善三級保潔標准體系,民園廣場、民園1920街區等重點區域實現隨手可摸、席地而坐。加快實現“大城智管”,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融入城市管理實際工作,顯著提昇了管理的科學性、精准性、實效性。全面實施 “大城眾管”,集全區之力開展“品質和平”建設,發動全區黨員乾部、志願者、社會組織常態化入網格、下基層,建立全鏈條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閉環機制,積極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深化改革善作善成,和平區在多領域碩果累累
中國企業報:剛纔姚書記詳細介紹了“向外開放”的舉措成效,請問書記和平區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特色亮點?
姚建軍: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善作善成,這是推動內涵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十四五”以來,和平區承接了中央和國務院交給我市的重點改革試點任務35項,謀劃實施了全區改革任務380項,涉及經濟、民生、法治、黨建多個領域。在經濟發展上,我們對原來的區樓宇辦、區繁華辦、五大道地區管委會等機構進行調整,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進一步突出經濟管理、投資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職能,使其更好地履行推進地區發展建設的職責。在民生保障上,和平區老齡化程度高,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超30%,為了讓改革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我們不斷鞏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創建成果,建成了2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新興街道衛華裡社區、南市街道新世界花園社區),成為了全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在民主法治上,我們以建設小白樓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為契機,充分發揮立法征詢、普法宣傳、民主展示、基層治理的作用,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紮根實踐,這也是全國人大法工委在全國設立的第二家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