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餘家企業與投資機構、49個簽約項目、140多億元簽約總金額!9月25日,在一連串可喜的成績之下,2025中國民營企業投融資洽談會(簡稱民洽會)在天津圓滿落下帷幕。
“新”“實”“融”無疑是這屆民洽會的三個關鍵亮點。從前沿技術項目路演到跨區域合作簽約,從精准融資服務到產業鏈資源整合,民洽會不僅展現了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更通過系統化布局,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突出“新”的主題
“以新提質,共創未來”是這屆民洽會的主題。“新”,無疑是這場業界峰會最突出的一個亮點。
一方面,政策層面集中發布《天津市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若乾措施》《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明確支持硬科技領域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與民營經濟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企業端也湧現出大量高成長性創新主體。“哪吒企業”,是本屆民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概念。24日上午,長城戰略諮詢與市發展改革委共同發布了《GEI中國哪吒企業研究報告2025》,細數了國內390家成立不超過3年、A輪融資超1億元的創新企業,它們具備技術顛覆性強、賽道新穎、場景裂變快等硬核特征的創新企業,因“出生即爆發”的發展態勢,被冠以“哪吒企業”的稱號。報告指出,超九成哪吒企業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清潔能源等前沿科技賽道,呈現出強烈的技術創新屬性。
“哪吒是天津人”,而天津又是科技創新的發展高地,長城戰略諮詢此次在津發布《哪吒企業報告》恰如其分,“科技型民營企業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動能和發展韌性。”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董事長武文生認為,這類企業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更在未來有望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標杆。
談及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拓攻(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羽表示:“創新是創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認為,創新是一個長期、艱苦、充滿風險的過程,需要持續投入並承受失敗的可能,“創新對企業、產業乃至國家都至關重要,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企業雲深處科技、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數字支付企業新大陸科技等企業的前沿實踐分享,更是凸顯出了民營企業從“模式創新”向“技術創新”的轉型趨勢。
打造“實”的平臺
“這是一場真正懂企業、辦實事的大會。”阿童木機器人合伙人、CMO施鳳財在民洽會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道。
的確,“實”是本屆民洽會成功舉辦的核心准則之一。見微知著,僅從會場的布置中就能看出主辦方想要為企業和機構辦實事的巧思。
25日中午,萬麗天津賓館湖景廳中發生了這樣一幕。距離下午的優質項目路演正式開始還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對會場進行布置調整。此時一位現場負責人走進來進行最後的確認,幾番觀察思考後,他提出一個想法:能否打破現有桌椅“橫平豎直”的擺放方式,改為六人一組的類“圓桌”方式。“這樣大家可以一邊聽一邊互換聯系方式。為的就是讓企業和機構能夠更方便地面對面交流,拉近距離。”
像這樣的“小圓桌”模式,在本屆民洽會的現場隨處可見。有些毗鄰主會場,以16個行政區劃分各自的對接區域;有些則散落在路演區、互動區周圍,方便有意向的企業和機構隨時隨地“落腳”、心無旁騖地“洽談”。
這樣的細節巧思,僅僅是冰山一角。
據悉,本屆民洽會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構建了“會前匹配、會中對接、會後跟進”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精准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落地難等痛點。現場設立的融資診療專區和綜合服務專區,由金融機構、法律機構組成專業團隊,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診斷;項目跟蹤數據庫的建立,聯合政府部門持續提供政策、金融後續支持,確保洽談成果不“懸空”。“1+4+N”系列活動安排(基金之夜、產業鏈路演、集中簽約等)覆蓋從項目展示到資本對接的全場景,讓企業帶著需求來,揣著成果走。
北京小小雄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簽約落地,是民洽會“務實”服務的典型成果。“我們和天津開發區接觸了半年多,他們的扶持力度、服務態度讓我們很認可。”公司運營總監袁艷敏說,實地考察時,開發區內企業對園區服務的正面反饋,徹底打消了他們的顧慮——“這裡的後續跟進、事項對接都很到位。”
民洽會的務實服務,不僅幫助小小雄獅敲定了分公司落地事宜,還為其後續發展鋪路。天津成熟的食品產業基礎(如包材廠、高新技術企業),為企業提供了產業鏈配套支持;未來,企業還計劃與當地生物實驗室合作,推動工藝專利轉化,讓“高品質食品國產化”的目標逐步落地。
提昇“融”的質效
九河下梢,萬千年間發源於山脈大大小小300條水系在海河融會貫通、奔流入海;五方雜處,六百多年前漕運興盛、商賈雲集,南北文化在天津衛緊密交融;中西合璧,一百年前的小洋樓和舊庭院並立,京劇和交響樂在這裡都有最忠實的聽眾。
從根上講,沒人比天津更懂“融合”。
從參會企業、機構中不難看出,在津舉辦的民洽會,影響范圍已經擴展至京津冀,乃至全國各地。
易知因國際生物科技的跨區域合作,是“融”理念的典型實踐。公司雖總部在北京,但基於前期與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良好合作基礎,此次選擇落地天津,激活閑置實驗室資源,打造服務京津冀的癌癥篩查網絡。“天津區位優勢明顯,輻射能力強,我們希望以天津為支點,為更多北方地區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檢測服務。”張春泉表示,這種跨區域合作不僅盤活了地方閑置資源,更讓企業技術服務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實現“政企雙贏”。
北京小小雄獅在天津的布局,同樣看重區域協同帶來的發展機遇。“天津食品產業有基礎,開發區服務好,而且靠近首都,能共享兩地資源。”袁艷敏分析道,分公司落地後,企業可依托天津的生產配套能力降低成本,借助北京的品牌運營與媒體資源提昇影響力,形成“研發在北京、生產在天津、市場輻射全國”的發展格局。此外,天津與周邊地區的產業聯動,也為企業未來拓展華北市場提供了便利。
帶著“拓展天津市場、尋求合作落地”明確目標的安徽國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孫燕如直言:“天津的招商政策好、營商環境優,我們希望能在這裡建廠生產,或實現產業鏈對接。”她在現場坦言,天津是全國重要的兩輪車生產基地,70%的兩輪車出自這裡。這對本身服務於兩輪、三輪電動車新材料電池產品的安徽國芯來說有著巨大的市場吸引力。盡管目前尚未達成正式合作,但路演後已有不少工作人員主動添加聯系方式,邀請企業實地考察,後續對接正在有序推進中。這種“不走過場、注重實效”的對接模式,讓企業切實感受到了民洽會的服務溫度。
區域協同之外,還有產業融合。大會專設第九屆京津冀民營經濟產業對接交流會,組織企業赴河西區、濱海新區實地考察,強化區域產業鏈協同;聚焦天津12條重點產業鏈,開展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專場路演,推動五大金融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與優質項目精准匹配。全國31個省級發改系統代表的參與,更打破了地域壁壘,形成“央企 + 民企 + 金融”的生態網絡,讓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流動、整合。
數據顯示,大會期間面向參會企業已征集融資需求項目330個,面向金融機構及投資機構已征集投資意向165項,組織簽約項目49個,簽約總額140多億元。
從“獨奏”到“協奏”,民洽會的平臺昇級邏輯
2025年天津民洽會已不再是單純的投融資洽談會,而是昇級為集政策落地、資本對接、區域協同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以“新”為核,它引導民營企業聚焦硬科技、擁抱新質生產力,讓創新成為發展的核心引擎;以“實”為基,它構建全流程服務閉環,精准解決企業融資、落地難題,讓服務真正觸達企業需求;以“融”為徑,它打破地域與產業壁壘,推動資源跨區域、跨領域整合,為企業拓展發展新空間。
未來,隨著“技術有轉化、風險有分擔、創新有回報”生態的不斷完善,民洽會將持續激活民營經濟新動能,推動民營企業從“獨奏” 走向“協奏”,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觀察員|韓小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