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經濟強區,打造品質之城! 河西區預計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1300億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苑美麗,劉乃文 編輯:王鈺晨 2025-09-30 14:09:45

內容提要:9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河西區專場,河西區委副書記、區長穆生軍作主發布。

  天津北方網訊:9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河西區專場,河西區委副書記、區長穆生軍作主發布。

  穆生軍表示,河西區地區生產總值自“十四五”首年邁上千億級臺階以來,預計今年將超過13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十三五”末分別增長了26%和39%。

  河西區堅持“融”字為先,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服務協同發展“大格局”。抓招商促協作,引進中化學環境、桔子互聯等京冀企業795家,市場化引進項目投資達113億元,中交京津冀區域總部、華潤電力華北大區等一批總部型企業相繼落戶,中國電子、中核二四等大型央企在我區布局落子;抓轉化促協同,用好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資源,探索構建“企業+高校+院所”高能級平臺,帶動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20%;推進北京外溢科技成果與天津承接需求有效銜接,密碼科技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地、中電科半導體先進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科創機構集聚河西;抓服務促共享,不斷深化與京冀地區在教育、醫療、政務服務等領域合作,區內12所中小幼學校、12家醫療衛生機構與京冀地區開展跨區域合作,政務服務異地可辦事項超過百項,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與京冀兩地實現了共建共享。

  河西區堅持“創”字引領,以“三新”“三量”為工作抓手,點燃新質生產力“強引擎”。加快產業創優,圍繞打造金融、科創、數字、設計、航運等“5+5”現代服務業體系,年均新增服務業市場經營主體超萬家,2024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94.6%,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佔比達到62%,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佔比較“十三五”末提高了17個百分點;加快科技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成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6家;匯聚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知名高校,以及科大訊飛、統信軟件、天津科創中心等企業機構的創新資源,全新打造天塔科創服務區、低空經濟先導區、陳塘科創園等科創集聚區,新增科創載體面積達25萬平方米,建成全市第七個海河實驗室;2.9平方公裡的“數字島”納入天開園“多點”布局;加快盤活創效,以盤活存量拓展發展空間,累計盤活閑置資產面積達63萬平方米,天津數字出版產業園、鑫恩華孵化器、愛米斯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項目入選全市盤活典型案例,環球磁卡、764廠等項目“舊貌換新顏”,具身智能的頭部企業帕西尼等一批優質項目紛紛落戶,實現盤活收益61.7億元。

  河西區堅持“改”字攻堅,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推動國企改革“破冰攻堅”,區屬國企在城更、養老、金融、數據、教裝等領域新增投資7.1億元,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制定新的國企績效考核辦法,實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讓區屬國企從“舒適區”走向“績效區”;推動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實施231條改革舉措,打造全市首個“跨省通辦及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專廳,推出10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實踐經驗多次入選國家和我市典型案例,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推動對外開放“乘風破浪”,制定加快服務業擴大開放23條舉措,加強與國際商會、投顧機構合作,推動美國碧迪醫療、英國IWG等項目落地;服務“中交系”“設計系”“水電系”“能源系”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承攬海外業務,2024年河西區進出口總額較“十三五”末增長近20%。

  河西區堅持“文”字賦能,以文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提昇城區發展“軟實力”。深耕精神文明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區肌理,開展“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活動500餘場。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發動2萬餘名黨員乾部和志願者深入一線,參與城市環境“大清整、大提昇”,深化“門前三包”共治、文明交通引導、文明養犬宣傳等實踐,一批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合組織峰會等大型活動中,展現了河西有禮、天津有范的文明形象,實現了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四連冠”;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造區、街5個文化站7000餘平方米,實現14個街道一級文化站全覆蓋。聯合駐區市級文化院團,每年舉辦“文化365·快樂在河西”文化惠民活動千場以上,惠及群眾超30萬人次。加強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全區非遺項目達到14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1項,佔全市的4成以上;連續多年舉辦非遺主題聯展,2024京津冀非遺聯展入選全國“最具傳播影響力非遺活動”;激發文旅產業活力,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中心、城市綠道、天塔湖風景區、人民公園等重點區域提質昇級,新增2家A級景區,創建2處市級旅游休閑街區,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館被評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河西區被評為市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持續開發“周末游”“美食游”路線,2024年全區接待國內游客2700萬人次、實現文旅綜合收入96億元,較疫情後的2023年分別增長了12.6%、35.4%。

  河西區堅持“治”字增效,以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下足城區治理“硬功夫”。守牢“朝夕幸福”,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建成全市首家區級托育中心,獲評全市首個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創建試點城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5個,新增學位6.2萬個,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都享受優質教育。聚焦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大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以0.7公裡為半徑,在全區布局45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5大類32項服務,累計服務超過700萬人次,相關工作經驗得到中央深改辦、國務院辦公廳和民政部的肯定;打造“AI+之城”,加強“智慧河西”頂層設計,利用三維技術、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搭建48平方公裡實景三維數據底座,推出智慧社工“河小西”、智能學伴“哪小吒”、智慧掃保平臺等86個應用場景,城市運行更聰明、更智慧、更高效;注重“精耕細作”,深化美麗河西建設,累計提昇改造老舊小區516萬平方米、道路沿線20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190萬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208個小區,消除140處混接點。持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PM2.5平均濃度較2020年下降了37.3%,2024年優良天數較2020年增加了35天,水環境考核達標率、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終保持100%,城區環境面貌更加整潔靚麗。

  答記者問環節,對於促進河西區“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穆生軍表示,“十四五”期間,河西區新建了12萬平方米的天津環宇城,填補了梅江地區高端商業載體空白;通過硬件提昇、軟件提質,增強了文化中心等商圈的輻射力,萬象城營業額連續多年排名全市商業綜合體首位;同時,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引進各類首店145家,一批知名消費品牌落戶河西,促進商業持續繁榮;提昇旅游體驗,我們在推動文化中心、城市綠道、天塔湖風景區、人民公園等區域提質昇級的同時,將重點區域和景區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推出16條精品路線,讓游客全方位感受河西魅力;促進文化繁榮,發揮10家市級文化院團、9個市級文博場館在河西的聚集優勢,著力打造“10分鍾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圈”;舉辦西岸讀書節、西岸藝術節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5000餘場,不斷擦亮西岸文化品牌;發展體育事業,河西區新建了棚式冰場、籠式足球場、室外智能健身房等設施90餘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十三五”末增加近1倍;舉辦足球賽、輪滑賽、校園賽等各類賽事6000餘場,5所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所學校入選市排球傳統特色學校,連續兩年獲評“排球之城示范區”。

  另一方面,圍繞商旅文體深度融合搭建平臺。加強合作,與市級部門、市級文化院團,以及行業協會、駐區企業等社會力量共同謀劃,舉辦了海河國際消費季、文化中心湖畔音樂會、人民公園漢風游園會、海河國際龍舟賽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反映河西特色、彰顯城區活力的商旅文體活動,促進行業、產業交流合作,實現了業態跨界融合;豐富場景,用好河西資源稟賦,通過元素融合、場景混搭,滿足群眾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比如,打破公園傳統的休憩定位,結合人民公園高度社區化屬性,建設“健康π空間”、“科學之路”展示長廊、百姓健身房等,將文化和體育元素融入園區;推動桂發祥聯合中醫一附院,在人民公園落地茶飲主題項目,整合現代咖啡、中醫茶飲、傳統茶室及特色烘焙四大業態,打造集健康飲食、文化體驗於一體的消費空間;此外,我們還利用人民公園月季園打造了“戲曲街角”,節慶期間現場演繹《西廂記》等經典曲目,將人民公園承載的歷史文化、園林景觀與中華戲曲深度融合,豐富了沈浸式漫步場景;做強品牌,深度挖掘哪吒文化內涵,打造哪吒IP,連續多年舉辦“活力河西·哪吒國際消費嘉年華”品牌活動,通過引入沙灘排球賽、陸上衝浪、陸上賽艇等體育項目,開展樂隊選拔賽、傳統非遺演出、廣場舞大賽等文化活動,搭建美好生活市集、品牌店鋪、品牌快閃等互動性消費場景,邀請體育界、文藝界明星參與,“活力河西·哪吒國際消費嘉年華”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帶動周邊商業綜合體客流量和營業額大幅增長。第七屆“活力河西·哪吒國際消費嘉年華”將於今晚在文化中心盛大開幕,在此誠邀大家參與體驗。

  “通過以上舉措,不僅增添了城市的煙火氣、讓群眾感受到城市的活力與魅力,也推動了全區經濟加快發展,2024年,全區社零額、住宿餐飲業營業額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了37.1%、52.6%。”穆生軍說。

  他表示,接下來,河西區將努力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圍繞打造“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地”“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地”,加快建設經濟強區、打造品質之城,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河西力量!

  (津雲新聞記者 苑美麗 攝影 劉乃文)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