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產業鏈是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中『六鏈五群』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三地在該領域的協同合作持續深化。
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計劃在我市南開區設立『接單窗口』,推動制造資源共享;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為天津50餘家企業供應巡檢設備,上半年,與天津企業『聯合出海』所創造的產值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在京津冀地區的采購量超過85%,近20%的客戶來自京冀兩地……
隨著三地區域協作機制不斷完善,京津冀機器人產業發展正從『單城配置』邁向『多城共享』,呈現出產業鏈共建、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態勢。
探索共享合作 實現『聯合出海』
走進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多臺焊接機器人正在作業。這裡匯聚了1000餘名技術人員和800臺智能設備,為京津冀乃至全國的中小企業提供非標零部件加工、樣機試制和共享倉儲物流等一站式服務。
據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總經理趙輝介紹,這裡不僅是共享制造工廠,也是機器人共享培訓基地,自去年成立以來,已成功助力京津地區約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了40餘款機器人產品的轉化與落地;服務了200餘家企業,帶動產值達2億元。
不久前,趙輝帶著共享工廠項目來到我市天開高教科創園進行推介。『我們與天津市南開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預計年底設立一個共享工廠的「接單窗口」,接待有生產或智能化改造需求的企業。』他告訴記者,他們曾多次前往天開高教科創園推介共享工廠,目前已經對接了不少天津高端制造企業。
據了解,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是唐山百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板塊之一,該公司主業是軌道交通檢修機器人的生產與銷售,相關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約75%,部分天津地鐵采用的固定式架車機、移動式架車機以及一些檢測設備來自這家公司。『我們在天津設有辦事處,主要負責當地設備的維保與售後。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在天津的銷售額達1億元。』趙輝說。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深走實的背景下,像唐山百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逐漸成為區域產業協作的重要載體。放眼京津冀,這樣的產業協同故事並非個例。
在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攜帶著『北京智慧』和『河北制造』基因的仿生關節精密減速機批量下線。這些精密的關節被用在了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的機器人整機『身上』。『目前,我們京津冀的核心供應商能佔到供應鏈的30%。公司最早的「火弧」機器人采用的就是智昆的減速機。』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松說。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三地機器人產業『手牽手』,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加速融合與重構。
『我們的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融合了北京的機器人感知與控制算法智力資源、天津的新能源動力技術、唐山制造基地的場景適配與產業化能力,是三地優勢互補的成果。』走進位於唐山高新區的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廳,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向記者介紹起眼前的機器人『天團』:消防滅火機器人的消防水炮最大流量達每秒80昇,射程可達85米,相當於8名消防員在滅火工作;煤礦作業機器人能夠代替井下工人執行巡檢、噴漿、異物分揀等多類型任務;水下機器人下潛深度可達300米……截至目前,該公司在特種機器人、煤礦智能裝備兩大領域擁有130餘款產品,其中,多款產品在細分應用領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70%。
據了解,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為天津50多家企業提供了各類巡檢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於鋼鐵、能源、消防和應急救援等領域。『在天津的一些應用場景中,我們的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強度、高風險的巡檢任務,有的機器人一年累計行走距離可達1萬公裡。』孫寧告訴記者,他們今年與天津企業『聯合出海』成效顯著,上半年,『聯合出海』所創造的產值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通過「聯合出海」,我們的巡檢機器人成功打入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際市場。即便在溫度高達60攝氏度的地表,或是零下50多攝氏度的極寒地帶,我們的機器人依然能大顯身手。』孫寧表示,『聯合出海』不僅提昇了企業海外項目運營效率,也為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探索出新路徑。
從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到機器人特種裝備,京津冀三地依據自身資源稟賦與功能定位,科學分工,優勢互補,共同構建起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全產業鏈體系,持續推動區域機器人產業的協同創新與發展。
深化區域采購 共促『鏈式』協同
眼下,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日益深化,逐步成長為引領區域『智造』昇級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三地深化區域采購合作,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制造、從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的全鏈條深度融合,初步形成區域分工協作、上下游高效聯動的產業生態體系。
不久前,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向印度阿達尼集團交付了一臺載重能力60噸的重載AGV(自動導引車)。『目前,我們重載AGV的年產能可達近千臺,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170%。』該公司海外銷售中心總經理單晨溪表示,如今,他們的客戶『朋友圈』已擴大至800多家,產品遠銷12個國家和地區。
翻開這家企業的『供應鏈地圖』,其供應鏈已深度嵌入京津冀區域網絡。『我們的鈑金加工、電機電池很多來自河北省,部分液壓零部件來自北京,整體超過85%的采購都在京津冀完成。』單晨溪表示,不僅原料『就近取』,公司約20%的客戶也來自京冀兩地。
通過將采購鏈條深植於區域腹地,三地企業之間自發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這不僅為更深層次的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成為京津冀三地機器人產業『鄰裡合作』模式日益成熟的生動縮影。
在位於濱海新區的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多臺高速分揀機器人正在模擬大輸液袋的抓取與裝箱作業流程。該公司首席營銷官施鳳財表示,目前企業超過四成的供應商分布在京津冀地區,累計客戶超800家,其中百餘家來自北京和河北省。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三地正以產教融合為紐帶,加速推動人纔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
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推進港口智能巡檢機器人定位導航、自主路徑規劃與高精度軌跡控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以實現對港口安全隱患的及時監測和處理;天津福萊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北京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推動產教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鄧三鵬看來,天津具備機器人產業人纔和技術優勢,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等高校機器人工程專業的人纔培養質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天津高校每年輸送約3000名機器人專業的畢業生,極大地滿足了行業發展的人纔需求。
在人纔、企業、院校的多重驅動下,我市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我市已擁有相關企業200餘家,產業規模超過250億元,形成覆蓋機器人零部件、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今年1至7月,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8.6%和21.8%,為全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橕。
『天津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地帶,與京冀兩地緊密銜接,具備高效的產業協同條件。三地企業應積極推進技術互動、資源整合與人纔培育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強化供應鏈協同、共享市場渠道、共育技能人纔,推動京津冀地區產業實現優勢互補,切實降低企業研發與運營成本,提昇整體市場競爭力,助力機器人產業在三地快速成長。』京津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聯盟秘書長張歡喜說。(記者 寧廣靖 文並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