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懸停窗外 這糟心事該管管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宋學敏 編輯:焦若玉 2025-10-14 08:13:00

內容提要:近日,杭州蕭山一女子洗完澡後,發現窗外竟懸停著一架無人機,正對著她家七樓陽臺。

  近日,杭州蕭山一女子洗完澡後,發現窗外竟懸停著一架無人機,正對著她家七樓陽臺。她立即聯系物業並報警。警方當晚找到飛手,系同小區業主,檢查後未發現偷拍內容,目前無證據認定存在偷拍行為。多位同小區住戶反映,近期常有無人機深夜在樓間穿梭,甚至貼近窗戶飛行。類似情況在成都、三亞等地也屢有發生,引發居民集體不安。

  想象一下:你在家中放松休息,窗外卻有一雙“電子眼”無聲注視。這種被窺視的恐懼,令人脊背發涼。家,本應是最私密、最讓人放松的空間,可當無人機隨意貼窗飛行,這道安全的心理防線就被打破了。

  事件曝光後,網絡上掀起熱議。有人質問受害者“洗澡為何不拉窗簾”,但更多網友反駁:難道在自己家裡,連開窗通風、享受陽光的權利都沒有了嗎?將責任完全推給個人防護,無異於為監管缺失開脫。如今,高端無人機已具備50米外高清變焦與夜視功能,當其深夜懸停於私密空間時,這一行為本身就已超出了正常航拍的合理范疇。盡管有飛手辯稱是在“航拍夜景”,但公眾難以理解:什麼樣的夜景,需要深夜長時間緊貼居民窗戶拍攝?

  不少資深飛手表示,他們通常會主動繞開居民區飛行,既為避嫌,也因信號乾擾存在安全隱患。這樣的自律值得提倡,但僅靠道德約束遠遠不夠。

  盡管《民法典》明確保護“私人生活安寧權”,目前國內對無人駕駛航空器有相對完善的管理條例,給無人機的飛行劃定了管制區域,但在實際監管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部分無人機所有者和操控者可能不了解相關規定,在居民小區隨意飛行,存在安全隱患和侵犯隱私等問題。另一方面,條例規定了相關法律責任,不過還存在責任追究機制不足、技術監管難度較大以及協同治理機制尚待健全等問題,導致在居民小區等非管制區域的監管存在困難。即便報警,只要機內沒有找到確切的偷拍內容,往往難以定性為違法。這種“取證難”困境,無形中助長了少數無德飛手的僥幸心理。

  為守護隱私,一些居民不得不自購探測儀、加裝全遮光窗簾,甚至自學取證技巧。這無疑提高了普通人保護隱私的門檻。

  科技進步,不應以犧牲普通人的隱私與安全感為代價。作為新興科技產品,無人機的使用邊界必須清晰劃定。法規層面,應細化居民區等隱私敏感區域的禁飛、限飛規則,讓執法有據可依;技術方面,可推動廠商設置“電子圍欄”,實現無人機自動保持與住宅的安全距離;社區管理上,物業應積極履職,制定社區飛行公約、建立報備機制,讓合規飛行有路可循,違規飛行無處遁形。

  守護家的安寧,法律是准繩,技術是保障。而每一位飛手,更應恪守科技倫理,尊重他人隱私。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