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盛宴』百餘場 城鄉齊享豐收樂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徐燕 編輯:趙首蕊 2025-09-25 10:34:00

內容提要:秋分節氣,稻香果甜,又是一年豐收好時節。天津市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昨天在北辰區曙光水鎮啟幕,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民在稻香市集、農趣體驗等區域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秋分節氣,稻香果甜,又是一年豐收好時節。天津市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昨天在北辰區曙光水鎮啟幕,來自周邊村莊的農民在稻香市集、農趣體驗等區域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今年本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為廣大農民呈現了一場務實、儉約、喜慶、共享的豐收“盛宴”。

  本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是按照“1+5”活動模式展開,即1項主會場活動、5項延伸活動,設計了致敬農民文藝演出、致敬豐收農品展示、致敬農耕體驗農趣三大篇章。走進曙光水鎮,最先出現在眼前的就是來自北辰區的非遺技藝表演,舞獅、穆氏花毽、佫氏頂花壇雜技表演藝術、馬氏古彩戲法,這些表演引來了人們圍攏觀看。

  農民唱主角

  致敬農民文藝演出

  在致敬農民文藝演出篇章中,《龍騰虎躍》的群舞立即吸引來大家注意,“豐收好物大比拼”環節,“津農精品”的農戶們帶著自家“壓箱底”的豐收成果登臺,小站稻米飯、七裡海河蟹、金亞麻雞蛋等優質農產品,現場品嘗品鑒。“我要上春晚”的節目上,來自全市各涉農區的農民朋友帶著纔藝和絕技登上舞臺表演,北辰區的花毽、武清區的飛叉、濱海新區的花式籃球以及趙氏剪紙等節目在舞臺上一一亮相,贏得了陣陣掌聲。這個環節的表演不僅展示了農民的勞動成果,更讓市民品嘗到了地道的農家美味。

  共繪豐收美景

  致敬豐收農品展示

  豐收好物不僅農民享受,城市的廣大市民也喜歡好味道的農產品。今年的豐收節通過多種形式讓市民走進農村、了解農業、體驗農事。在致敬豐收農品展示篇章,稻香市集、現代農機展區、鄉村振興攝影展、“蒸蒸日上”品嘗農品區、曙光紅舫藝術區、農趣體驗區6個展區,成為人們打卡游玩的高人氣區。稻香市集區域集中了100個“津農精品”展位和3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展位,這些展位裡既有農民自家種植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也有傳統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展示,在這裡逛一逛,不僅可以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還能親身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每個人從這裡走出去,手上都提著一袋袋的優質農產品。

  農機展區內,有傳統的木質手推車等農耕工具,有1960年版1元人民幣同款拖拉機,也是天拖鐵牛拖拉機的實物陳列。如今豐收不再是靠天吃飯的勞動,而是一場與科技結伴而行的行程,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為傳統農業插上了“數字”翅膀,讓人們感受到現代農業的科技魅力。當這些農機擺在一起,仿佛展開了一場時空對話,引來無數人拍照打卡。鄉村振興攝影展與農民畫展連在了一起,生動的影像和色彩豐富的農民畫,讓人們感受到了現代農村生活的勃勃生機。

  “蒸蒸日上”品嘗農品區,早就用濃濃的食物香氣吸引了人們的腳步。伴隨著“開鍋了”的吆喝聲,人們聚集在超大的鍋灶旁,品嘗本地特色五谷雜糧。曙光紅舫藝術區域集中展示了魔術、快板、古樂曲等項目的表演,農趣體驗區的果蔬投投樂、南瓜保齡球、麥田守望稻草人DIY、趕雞入籠等互動項目,讓廣大城市居民,特別是青少年體驗到了農耕樂趣。

  五項延伸活動

  推進農文旅融合長效發展

  為傳遞豐收喜悅,長效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北辰區以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為契機,將“流量”變“留量”,多舉措推進農文旅融合長效發展,還特別設計了5項延伸活動。釣蟹活動讓市民感受“稻蟹共生”的生態農業模式;采摘活動讓游客親手收獲大自然的饋贈;動物行為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動物習性、尊重自然生命;周末稻香市集持續展銷各地特色農產品;“向陽花開”公益演出會聚18支天津本地音樂團隊,為孤獨癥兒童奉獻愛心,體現豐收節的社會溫度。

  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本市各相關單位、各涉農區將聯動舉辦系列活動百餘場,創新了城鄉互動模式,為推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和品牌建設、培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加油助力。

  記者 徐燕

  攝影 記者 張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