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價值,進一步強化其在流感等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昨日上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在靜海區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舉行。
基地位於天津市靜海區團泊西區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醫學中心南地塊,建設規模978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業務用房及配套工程建設、信息化建設和防疫應急能力建設三部分。項目新建獨立感染樓和改造門急診住院綜合樓,建設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ICU、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等,標准配置相應的疫病救治設備和應急防治物資。
在開工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表示,疫情防控是中醫藥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為世界各國傳統醫藥發展提供了思路借鑒,為解決人類健康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張伯禮院士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打造高水平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二是構建中西醫並重傳染病防控體系,實現中西醫並重參與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打造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治的“國家隊”。三是加強區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完善標准化建設,加強基層中醫師培養,融入國家健康保障體系。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張艷軍表示,項目建成後,將按照《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指導方案》要求,針對常見突發性傳染病疫情制定並動態更新救治預案,面向全市中醫藥系統開展中醫藥疫病防治理論技術方法和相關現代醫學技術培訓,“我們將重點加強國家中醫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乾人纔庫成員培訓,建設中醫疫病防治相關重點學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學科團隊,輻射帶動全市中醫疫病應急救治人纔的儲備和應急能力提昇。”張艷軍說。
基地還將搭建中醫藥應對突發疫情科研支持平臺,加強古典醫籍精華和名醫經驗的梳理和挖掘,針對突發疫情組織開展規范的大型臨床研究,提昇中醫藥疫病防治的臨床科研能力。“建設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要堅持守正創新,整理傳承前輩在抗擊疫病中創造出的經典理論和防治經驗,吸收傳統與現代中醫藥教育精華,重新構建整合醫學類課程體系,建立新時代高水平中醫藥人纔培養體系。”張艷軍表示,建成後,將極大程度提昇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急危重癥患者救治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綜合處置水平,實現中醫藥兼具“慢郎中”和“急先鋒”作用,提高中醫藥整體服務水平,與西醫形成疫情防控協同機制,加快促進我市醫療服務能力提昇。
“中醫一附院通過實施本項目,實現在疫情發生時能夠快速反應,納入定點醫院范圍,承擔新發突發傳染病患者特別是急危重癥患者的集中救治,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治療。加快提昇中醫藥應急和救治能力特別是疫病防治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獨特作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張艷軍表示。
記者 信華
效果圖由中醫一附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