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崇山峻嶺,兩股車流已然在京畿與薊州間湧動:一邊是冷鏈貨車滿載著剛采自田間地頭的果蔬和肉蛋,駛向首都的商超與社區;另一邊是旅游巴士載著滿懷期待的北京游客,奔赴薊州的綠水青山。
“十四五”時期,節奏更快、成色更足的“雙向奔赴”,已成為薊州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生動的注腳。
2024年,從“農品進京”銷售額突破13億元,到重點時段北京等外埠游客佔比過半,薊州區正將“畿東鎖鑰”的區位優勢,轉化為服務首都、發展自身的澎湃動能。
農品進京 從薊州田間到北京餐桌
清晨,天津宏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工人正熟練地將剛采收沾著泥土的“毛菜”去根、清洗、包裝。數小時之後,這些帶著晨露的“淨菜”就將抵達北京商超。
“從去年6月投產至今,產值已達2500萬元,與北京多家商超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公司負責人馮金剛說。
在桑梓鎮的扶持下,這個盤活3.5畝閑置土地的項目,如今已建成2條蔬菜精加工生產線,日進京“淨菜”30餘噸。
桑梓鎮綜合治理中心主任劉獻國說:“我們對接了30餘家種植戶,發展訂單農業,還爭取了市、區兩級補助資金,全力護航‘淨菜’進京。”
“桑梓淨菜”僅是薊州區“農品進京”工程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食品示范區,截至目前,薊州區已發展綠色食品基地24萬畝,培育出盤山磨盤柿、州河鯉魚等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構建了完善的供銷體系,讓這些優質農產品高效直達北京市場。
今年4月1日,薊州區“津農精品 鮮聚廣電”活動在國家廣電總局機關餐廳開啟,帶果藍莓、帶葉櫻桃的原生態展陳,草莓、甜瓜的現場品鑒,讓首都消費者直接品嘗“薊州味道”。與此同時,“星期天·微集市”等常態化展銷活動也頻繁深入北京社區、商超、機關。
如今,薊州農品在京銷售網點已達180個,形成“早上在田間,晚上到餐桌”的直供體系。數據顯示,“農品進京”銷售額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增速,預計2025年銷售額將突破14億元。
薊州區農業農村委主任金福鵬說:“我們將持續做強‘薊州農品’品牌,鞏固拓展北京高端市場,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搶鮮’進京,為首都市民提供更豐富的供給選擇。”
引客入薊 從盤山秋色到古街霓裳
秋日清晨,來自北京的游客陳娟正在薊州區盤山風景名勝區入口排隊等候。“早就聽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這次特地和家人來體驗。”她笑著說,“從東直門坐直達巴士過來很方便,山上秋色確實名不虛傳。”
作為國家5A級景區,“京東第一山”盤山是薊州區引客入薊的“龍頭”。“我們正推動盤山從傳統名勝向沈浸式文旅綜合體轉型。”負責盤山管理運營的薊州區漁陽生態公司董事長高文義介紹,該公司著力圍繞四季特色打造主題活動體系,2025年元旦開幕的冰雪文化節就吸引游客7萬多人次。未來,還將昇級掛月索道、打造“夜游盤山”光影場景、延長開放時間,進一步豐富業態。
為精准引客,薊州區主動出擊、多措並舉:與京津冀50家景區組建聯盟,開通北京直達旅游巴士,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全面上線產品,在北京的機場、公園持續開展推介。這些舉措成效顯著,2025年國慶中秋期間接待游客325.8萬人次,其中北京等外埠游客佔比增加至62.7%。
不僅是盤山,薊州區全域旅游也亮點紛呈。黃崖關長城通過數字技術昇級博物館展陳,打造沈浸式觀展空間;千年古剎獨樂寺開發400餘種文創產品,讓歷史文化“帶得走”;漁陽古街連續三年舉辦“盛世漁陽·獨樂霓裳”活動,成功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今年國慶中秋期間接待游客103萬人次、拉動商圈消費4億元。
“今年我們策劃了‘賞秋、品秋、樂秋、曬秋’四大主題28項金秋活動,期待更多游客前來體驗。”薊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宋偉龍介紹,薊州區已建成28個景區景點,打造9條全國精品文旅線路,形成了“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精彩”的發展格局。
“我們將繼續深化‘山水薊州·京津花園’品牌建設,加強京津冀文旅協同、創新產品供給、優化服務環境,讓薊州成為更多游客特別是北京游客休閑度假的首選目的地。”宋偉龍說。
從“農品進京”豐富首都餐桌,到“引客入薊”暢游京津花園,薊州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這首資源互通、發展共贏的“協奏曲”將在京畿大地繼續激昂奏響。
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薊州區將繼續做好引資源、引客流與送產品、送服務的“大文章”,讓更多首都資源在薊州落地生根,讓更多薊州元素點綴京城生活,在協同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刻下屬於薊州的鮮明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