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天津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5-10-30 07:21:39

內容提要:昨日,本市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專場』,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本市『十四五』以來在生態環境方面取得的成果。

秋日時節,經歷了一場降雨的津城天朗氣清,空氣格外澄澈通透。(資料圖)記者 潘立峰 攝

昨日,本市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專場”,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本市“十四五”以來在生態環境方面取得的成果。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本市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加鮮明。五年來,全市生態環境持續穩定改善,2024年PM2.5年均濃度38.1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20.6%,優良天數比率73.2%,較2020年提高6.3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3天,較2020年減少8天;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總體穩定,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劣,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PM2.5濃度33.1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8%,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首先,美麗先行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本市堅持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統領,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區域典范。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走深走實,持續完善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機制,聯合發布4批93條措施清單,連續8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持續實施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建設5條跨省零排放貨運通道,試點運行7條零排放貨運示范線路,推動華北區域綜合性危廢集中處置中心在津落地,打造危廢跨省“點對點”高值化利用典范,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步大幅改善,“上合藍”“環境美”成為新常態。美麗示范樣板建設各美其美,建設西青區等5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薊州區等5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海河河北段、子牙河紅橋區段、薊州州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寨上街、中新生態城岸段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寧河區獲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中新生態城獲批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其次,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本市加快結構調整綠色轉型,嚴把新改擴建項目准入,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實施傳統產業集群整體綠色化提昇改造。全市煤炭消費較2020年下降155萬噸,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28.9%,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由7.1%提高到13%。火電、鋼鐵、水泥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比例達到88%,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內部短倒車輛、乾散貨碼頭短倒車輛全部實現新能源化。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推進重點企業碳交易履約,碳市場連續九年履約率100%,創新開展綠電碳排放核減,激勵企業使用綠電,獲減排收益1.4億元,同時實現碳減排400萬噸。

第三,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豐碩成果。本市堅持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污染防治攻堅的優先領域,用天藍、地綠、水清展現生態宜居城市形象。藍天保衛戰方面,以固定源減排、移動源轉綠為核心,推動全市4家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家平板玻璃和13家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完成提標改造,51臺煤電機組達到燃氣排放水平,新能源機械保有量達到3萬臺,全市績效AB級和引領性企業達到578家,較“十三五”末增加363家。碧水保衛戰方面,持續開展建成區黑臭水體專項整治,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短板,市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一口一策”分類整治4700餘個入河排污口。淨土保衛戰方面,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加強重點行業騰退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累計完成151個村環境整治、20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第四,生態保護修復得到全面強化。本市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安全保障。嚴格生態修復監管,持續開展“綠盾”強化監督,應用遙感、無人機等技術,開展人為活動遙感監測,加強對疑似問題線索的核實與處理,圓滿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任務。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建立全市生物多樣性統籌協調機制,打造臨港濕地公園等13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5個區域入選國家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全市觀測到的鳥類增至475種。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完善生態安全協調機制、新污染物治理推進機制,建立覆蓋全市1.5萬家企業的危廢綜合監管信息系統,深化化工園區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建設,南港工業區新污染物治理項目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試點,全市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年使用量較2022年降幅達19.4%。

此外,環境治理能力實現整體性提昇。本市堅持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強化法治保障,推動完善以《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統領、7部單項法規為支橕的生態環境法規體系,健全公檢法環聯動機制,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等各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強化政策引領,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健全建設項目環評分級管理制度,推進12類建設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兩審合一”;出臺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創新實施新建項目污染總量指標“先用後補”“跨區調劑”“差異化替代”。強化科技賦能,完善在線監測、柴油貨車等監控平臺,7900餘家工業企業安裝工況用電設備,重點排污單位實現24小時監控,衛星資源、無人機航拍等手段的“天空地”一體數智化監管體系初步建立。

接下來,本市將科學謀篇布局“十五五”生態環保工作。以建設京津冀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統領,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系統優化,大力實施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行動,打造更多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細胞示范樣板,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