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0月30日,由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主辦、都市頻道承辦的『2025天津(國際)養老服務業重博會暨天津農商銀行·2025京津冀都市重陽重博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N2館溫情啟幕。

活動現場,市民政局攜手京津冀三地及全國27個省市的民政部門、老齡產業協會、優秀養老企業、科研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話養老服務產業。值得關注的是,京津冀三地老齡產業協會現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三地養老服務協同機制進一步深化,將在資源整合、服務標准統一、人纔交流等方面開展更深層次合作。
京津冀協同發力
共推養老資源互通與成果落地

作為本次系列活動的開篇重頭戲,當天上午舉辦的『2025京津冀康養資源推介暨天津市養老服務專項成果發布活動』,聚焦京津冀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核心目標,通過政策解讀、成果發布、案例分享等形式,搭建跨區域合作交流平臺。

在京津冀養老協同專題發布環節,三地行業組織負責人分別亮出『特色答卷』:北京養老行業協會智慧養老分會推介京津冀智慧養老典型案例,據悉北京養老服務網累計訪問量已突破6400萬,整合1500家驛站、620家機構資源實現『一網通辦』,智慧養老院AI應急系統對跌倒、火災等風險識別率達98%,夜間事故處置時間縮短至5分鍾,壓電傳感床墊、巡檢機器人等設備更是大幅提昇服務效率與安全性;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會發布京津冀十條精品康養旅居線路,線路以『文化為魂、共享為骨、康養為體』,覆蓋北京中軸線探秘、天津租界風情、河北紅色記憶等主題,融合『吃住行娛療養學用』八大服務維度,同時聯動內蒙古、廣西等地拓展旅居場景;河北省養老服務業協會則聚焦『京畿福地 老有頤養』 主題,推介11家河北優質康養點位,這些點位分布於懷來、北戴河、燕郊等核心區域,涵蓋綜合醫養、旅居康養、田園養老等模式,部分機構還聯動海南打造『冬南夏北』旅居服務,構建起多層次、全覆蓋的養老服務網絡。
此外,廣西民政廳推介的自然療愈與多元文化融合的康養旅居資源,為跨區域養老資源互補拓展新空間。
關注養老金融
構建養老財富智能化管理體系

活動現場,天津市養老服務與保障學會會長、南開大學金融學院養老與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長朱銘來教授,以養老金融為視角,發布《天津市養老產業整體發展趨勢及典型案例分析》專題報告。報告指出,當前天津農村居民養老財富儲備水平偏低,養老金需求與給付存在差距,且居民養老金融產品投資偏好集中於低風險、高流動性類型;對此,報告建議構建養老財富智能化管理體系,短期內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廣低門檻彈性金融產品,中長期依托京津冀協同優勢,打造適配超大城市老齡化的養老金融示范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理論支橕。

現場多家金融機構也設立了專屬服務區。深耕養老金融領域多年的專業人員,針對老年人關心的『如何規劃養老』『遺產傳承怎麼辦』等個性化問題,通過發放手冊、現場演示等方式開展科普。其中,天津農商銀行作為擁有75年歷史的『津門老字號』,也將曾經的『信用社』場景帶到了現場,為老年群體提供了一個回味『金融記憶』的打卡點。
聚焦認知障礙照護
科技與醫療共築『腦健康防線』
針對老年群體高度關注的認知障礙問題,活動特設『認知障礙專題發布』環節,邀請基金會、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及企業專家,從篩查、乾預、照護等全鏈條分享創新方案。

天津市福老基金會分享了天津市社區認知障礙篩查結果,數據顯示通過眼動和步態檢測儀器,已檢出天津老年人認知障礙發病率為16.7%,該『無創傷、低成本、可推廣』的篩查方式,有效解決主流檢查不適配社區場景的難題,為認知障礙早期發現提供可行路徑。此外,還有來自醫院、養老機構、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從醫學研究、服務創新、人纔梯隊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參考方向。

此次重博會期間的養老服務系列活動,不僅是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全國養老產業資源整合、模式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未來,隨著政策協同、科技賦能、資源互通的持續推進,養老服務事業將朝著更高質量、更具溫度的方向發展,為廣大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津雲新聞記者 馬立傑 攝影 戴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