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盾構機穩步掘進,車站裝修進入收尾階段,紫色涂裝的列車在軌道上進行最後調試,金秋時節的濱海新區,B1線、Z2線、Z4線三條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作為“濱城”建設的核心交通骨架,這三條軌道交通線路正加速織密立體交通網,不僅即將改寫“濱城”市民的出行版圖,更成為激活區域內循環發展的“動力引擎”。
建設進入衝刺期
三線進度明確
按照2025年20項民心工程的要求,今年年底前,Z4線一期北段將實現通車運營。隨著試運行第一階段結束,Z4線正在開展第二階段—運營管理驗證階段工作。目前,Z4線一期北段的10座車站已全部完工。據Z4線運營負責人介紹,目前在Z4線車輛設計中,應用了大量節能和智能化技術。通過設置再生能量回饋利用裝置、渦旋變頻壓縮機、雷達輔助防護、弓網檢測、走行部故障診斷、蓄電池在線監測、智能照明、智能空調系統,使車輛具備節能環保、自動校正、自主診斷等能力,保證車輛及各系統的環保及安全可靠性。Z4線列車以智能交互、人性化關懷為主旨,結合多項智能化前沿新技術,在車廂照明、空調通風、乘客信息顯示、車輛氣密性、車輛噪聲控制、車廂防火等方面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應用。Z4線列車最高運營速度為120公裡/小時。玉砂道—中心漁港站車程4.5分鍾,其餘每站車程2—4分鍾。
在B1線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人頭攢動,建設者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塘沽站附屬結構施工區作業有序推進,塘外區間盾構始發井區域熱潮湧動,建設者以汗水換進度,持續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外灘公園站一期主體站房已完成施工,頂板回填土完成95%,二期圍護結構進入地連牆前期施工准備階段。據悉,項目建設單位將圍繞二期主體站房施工做好安全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打造完美履約地鐵項目。
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入模澆築,Z2線經三路站至高新一路站區間跨經三路連續梁第一階段混凝土順利完成澆築。據悉,Z2線經三路站至高新一路站區間為全高架區間,線路自經三路站起,沿途跨經四路、緯四道、經五路、越東減河後再跨東金路進入創新大道高新一路站,主要連接濱海新區與東麗區,區間總裡程3.46公裡。

市民翹首以盼
出行圖景煥新
“以後送孩子上學再也不用擠早高峰了!”家住生態城綠創園的張女士經常要送孩子去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得知Z4線綠創園站年底就能投用,她難掩期待。這個站點輻射周邊多所學校與科研院所,出站步行10分鍾即可抵達校區。同樣滿懷期待的還有在空港工作的李先生,作為北漂返鄉落戶的新市民,他見證了區域發展卻苦於交通不便,“Z2 線通了以後,從空港到濱海機場只要20分鍾,去市區也能直達,這纔是真正的雙城生活。”
三條軌道交通線路構建的“十字+放射”網絡,正讓“跨區通勤”成為日常。Z4線寨上站周邊的居民,今後半小時可達生態城和開發區。B1線塘沽站未來將實現與輕軌9號線換乘,老城區居民1小時可抵天津市區。Z2線北塘站的換乘功能,更讓機場、空港與北部片區形成“半小時交通圈”。針對出行接駁,濱海新區已在編制公交配套方案,計劃增設景區銜接線路,並規劃停車場與網約車候客區。
激活產業脈絡
內循環提質增效
軌道交通帶來的不僅是出行便利,更在重構區域產業布局。B1線北段串聯的海洋高新區,已聚集大量智能制造企業。Z4線打造的“多彩濱城”交通走廊,將推動文旅與產業融合。航母公園站、大沽船塢站等特色站點將景區與產業區串聯,北塘站銜接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吸引多家科技企業簽約入駐。泰達站作為Z4線與輕軌9號線的換乘樞紐,正成為經開區的“產業門戶”,周邊商業體與總部基地加速落地。Z2線則承擔著“雙城聯動”的使命。線路貫通後,空港經濟區與濱海機場的聯動將進一步加強,助力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交通樞紐驅動的三維變革
三線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對濱海新區內循環的激活作用,正從要素流動、產業協同、消費昇級三個維度深度顯現,構建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閉環體系。
從要素流動效率來看,軌道交通徹底打破了區域空間壁壘。據測算,三條軌道交通線路全部貫通後,將實現新區核心區域間30分鍾直達,與天津市區、機場、港口的通勤時間縮短40%以上。這種時空壓縮效應將加速人纔、資本、技術等關鍵要素的循環流動。以人纔流動為例,Z2線連通空港經濟區與濱海機場後,預計日均帶動2.3萬人次跨區域就業,其中60%為高新技術產業從業者,將有效緩解海洋高新區、經開區等產業園區的人纔短缺問題。
在產業協同重構層面,軌道交通串聯起的“產業走廊”效應逐步凸顯。B1線串聯的欣嘉園、海洋高新區、塘沽老城區,形成“居住—產業—消費”一體化鏈條,沿線已規劃建設多個產城融合示范區,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智能制造產業集群。Z4線則打通了生態城文旅資源與經開區產業資源的連接通道,2025年北段通車後,帶動游客通過軌道交通前往航母主題公園、國家海洋博物館等景點,同時促進文旅消費向周邊商業體延伸,推動“文旅+商業”融合發展。
消費市場昇級方面,軌道交通站點正成為新的消費增長極。數據顯示,Z4線泰達站、B1線塘沽站等核心站點周邊1公裡范圍內,已有多個商業綜合體啟動昇級改造。軌道交通帶來的客流紅利,將推動消費場景從“單一購物”向“體驗式消費”轉型。
三條軌道交通線路如同三條動脈,正將人纔、資本、信息等要素源源不斷輸送至濱海新區的各個角落。那些在工地堅守的建設者,用汗水澆築著城市的交通骨架,也點亮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隨著2025年底Z4線北段的率先通車,一個“出行便捷、產業協同、生活宜居”的內循環發展新格局,正在渤海之濱加速成型。(記者 李梅旭 李文博 圖片由泰達城市軌道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