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經濟隨筆:理念一新天地寬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社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5-11-03 08:13:08

內容提要:就在半個月前,一則消息令人振奮——今年前9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千萬輛,成為標注行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就在半個月前,一則消息令人振奮——今年前9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千萬輛,成為標注行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過去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增長約171倍。從受困於“缺芯之痛”,到如今實現“破繭成蝶”,創新驅動加速產業迭代昇級,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也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這場華麗轉身,生動詮釋了理念變革如何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為中國經濟打開新天地。

理念一新天地寬。一輛汽車,可以窺見一個大國發展理念的深層嬗變。

回望來路,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來,一場事關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悄然開啟、縱深推進,引領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深刻體現出科學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翻開“十四五”成績單,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實踐向前的步履愈發堅實: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首次躋身前十,大國重器頻頻亮相;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體量佔全國四成以上;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持續下降,“常態藍”不再是奢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持續“瘦身”,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百姓獲得感實實在在……

這些硬核數據和實踐見證中國經濟的跨越與蝶變,也讓一個共識日益凝聚:唯有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纔能破解難題、厚植優勢,讓中國經濟在更宏闊的時空維度中實現格局之變。

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新理念打開發展新天地,正是因其紮根於實踐土壤,科學把握發展規律,勇於打破阻礙發展的“天花板”“舊圍牆”,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相互激蕩中不斷完善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就好比紅綠燈、指揮棒,能確保發展不偏向、不迷航。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關於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愈發鮮明,“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更加凸顯。

未來5年,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一程,必須用好新發展理念這把“金鑰匙”,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

讓發展動能更充沛,就要以創新驅動技術攻關和產業煥新,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激發新活力。

創新之路,不進則退。面對更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既要加快補強原始創新短板,也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提質昇級,未來5年有望釋放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未來10年或可再造一個高技術產業規模。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的蓄力與突破,不僅將帶來量的積累,更將助力中國經濟迎來質的躍昇。

讓發展根基更穩固,就要進一步暢通國內循環、強化內外聯動,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打開新空間。

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們應對風雲變幻的最大底氣。“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營收超千億元的企業從最初的10家增至267家,印證“市場之大纔有企業之大”。未來依托14億多人口超大規模市場,充分挖掘消費需求和應用場景的潛力,以高水平開放塑造合作競爭新優勢,就能在“向深挖潛”“向高攀登”中夯實發展底氣。

讓發展為民的底色更厚重鮮亮,就要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上持續發力,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中定義發展新模式。

未來五年,是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階段。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動“投資於物”與“投資於人”並重,將在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中書寫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理念一新,天地自寬。

正如外國學者評價,中國的新發展理念,本質上是為人類社會探索出一條“效率與公平兼顧、增長與可持續並重”的現代化新道路。著眼於長遠,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場關乎中國未來、也將啟迪世界的深遠變革,前路寬廣,前景光明。

   原標題:新華社經濟隨筆:理念一新天地寬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