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曾經雜物堆積的公共綠地,如今變成了平整乾淨、設有便民充電樁的硬化場地;昔日隨意丟棄的廢舊物品,如今有了智能化的“新家”。近日,家住南開區興南街道源德裡社區同仁裡小區的居民們欣喜地發現,長期困擾大家的問題,正通過社區一系列精准的“微改造”得到治理,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同仁裡是開放式老舊小區,長期以來,廢舊物品堆放在公共綠地和樓道,不僅導致環境髒亂,更帶來了消防安全隱患。公共綠地被侵佔,成了小區的“瘡疤”;充電設施不足,“飛線充電”現象屢禁不止。
面對頑疾,源德裡社區黨委深入調研,在街公共管理辦的協調下完成此次整改。首先,針對被廢品侵佔、已然退化荒蕪的公共綠地,社區先進行集中清理,街公共管理辦聯系施工隊,實施路面硬化工程,將曾經的衛生死角改造為平整開闊的公共空間。隨後,又在這一新空間上巧妙布局,增加了車棚、並安裝兩組智能充電樁。這一舉措不僅消除了“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也滿足了居民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充電需求。同時,街公共管理辦鏈接資源為老小區引入智能舊物回收箱,居民只需將閑置衣物、空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投入箱內,系統便會自動稱重並結算相應金額。“以前覺得賣了不值幾個錢,放著又佔地方。現在下樓順手就投了,既環保節能還能有點收益,大家自然都願意這麼做了。”一位正在使用回收箱的居民表示。
目前,同仁裡小區公共空間得以改善,以“路面硬化+充電樁+智能回收箱”為組合拳的“微改造”,讓社區煥發新面貌,更展現出了基層治理的新效能。(津雲新聞記者 劉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