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網訊:深秋時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潞城鎮,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京帆"屋蓋在陽光下舒展靈動,7片主帆與3片小帆連綿起伏,寓意著"揚帆起航、千帆競發"。11月6日,經過39天聯調聯試的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正式進入運行試驗階段,一列列復興號動車組穿梭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京唐站、大廠站之間,為年底全線貫通做最後衝刺。11月13日,津雲記者專程探營,解碼這條串聯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大動脈背後的建設密碼與民生溫度。

十年磨一劍 亞洲最大地下樞紐展露雄姿
"樞紐雄姿,逐夢京帆。看著試運行列車緩緩駛入站臺,作為十年建設歷程的見證者,我無比自豪。"北京市重大項目辦鐵路工程建設協調處儲衛星的話語中滿是感慨。京唐城際鐵路全長149公裡,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始發,終至河北唐山站,沿線設8座車站,其中燕郊至唐山段已於2022年12月30日投入運營,此次試運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將實現線路全線貫通的關鍵一躍。

作為線路的核心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堪稱工程奇跡。站長柴宇介紹,這座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的地下巨構,地下面積相當於7個北京南站,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樞紐采用"地下樞紐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總體格局,地下三層結構功能清晰:B3層為城際鐵路站臺層,8臺14線(目前開通4臺7線)的規模為京唐、京濱城際提供運力支橕;B2層以城際鐵路候車廳和軌道交通換乘功能為主,地鐵6號線、平谷線在此實現無縫銜接;B1層兼具進站功能與城市功能,城市通廊、下沈廣場、商業步行街錯落分布,宛如一座"地下城市會客廳";而B0.5層則規劃了公交場站與旅游大巴區域,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高效接駁。

最引人注目的"京帆"屋蓋,不僅是標志性建築景觀,更融入了先進的綠色節能理念。屋蓋采用一構雙層設計,穿孔遮陽板與水立方同款的ETFE氣枕泡泡采光頂平衡冷熱負荷,陽光透過屋蓋引入地下32米深的站臺層,讓這座地下車站充滿自然光。未來,屋蓋下方將結合綠色景觀打造檐下城市會客廳,成為市民休閑活動的新空間。
這一超級工程的落成,離不開"路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儲衛星介紹,十年來,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牽頭破解跨區域、跨部門審批難題,推動項目規劃、征地、拆遷等工作快速落地。在各部門通力協作下,這座集城際鐵路、地鐵、市郊鐵路、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樞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再添關鍵支點。

精雕細琢 全鏈條保障試運行安全順暢
"每天凌晨4點出勤,先跑一圈重點確認車,再按圖行車至18點回廠入所,一天要跑13趟,每趟間隔約20分鍾。"唐山機務段動車組司機李勇強的工作日程表滿滿當當。作為2022年京唐京濱城際首發司機,他再次投身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試運行,累計安全開行檢測列車532列次,完成檢測裡程9620公裡。

對李勇強和同事們而言,此次試運行的最大挑戰來自線路的復雜路況。"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進站前有一段較大的下坡,加上不同區段限速不同,對制動時機的把握要求極高。"李勇強解釋道,大廠站至燕郊京唐站最高限速180公裡/小時,燕郊京唐站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最高限速200公裡/小時,動車組實際運行最高可達195公裡/小時。為了確保列車平穩進站和旅客舒適,他們通過反復試跑磨合,精准尋找制動節點,在速度與平穩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這樣的精益求精貫穿於試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國鐵北京局組建了專業團隊保障試驗順利:唐山工務段大廠動車所線路工區工長計曄久帶領團隊從2021年就介入工程質量盯控,從軌道鋪設到線路精調全程把關,進入運行試驗階段後,更是開展拉網式平推檢查,建立問題清單逐項銷號,同步推進建築垃圾清理和線路外觀整治;北京電務段組織骨乾人員24小時盯控CTC系統,實時分析日志確保設備穩定;北京站則強化乾部上崗盯控,組織職工學習試驗文件,築牢安全防線。

車輛保障同樣嚴絲合縫。天津動車客車段隨車機械師宋釗介紹,動車組開行前要在大廠動車所完成三重檢修:車頂受電弓高壓區域確保電力輸送可靠,車下轉向架、車輪等走行部件保障運行安全,車內電茶爐、衛生間等服務設施滿足舒適需求。運行中,隨車機械師實時監控設備參數,定時巡視檢查,遇有突發情況可獲得動車運用所110應急指揮中心遠程指導,全方位保障列車平穩運行。
應急處置能力是試運行的重點檢驗內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組織開展了消防、設備故障模擬、反恐防爆等多項應急演練,完善乘降組織流程;北京客運段京秦車隊則針對手動開關車門、旅客疏散逃生等關鍵環節開展專項培訓,確保乘務人員熟練掌握實戰技能。從線路設備到人員技能,全鏈條的精細化准備,為正式運營築牢了安全屏障。
以人為本 溫馨服務打造出行新體驗

"您好,這是愛心服務箱,裡面有充電寶、充氣枕和漱口水,您有需要可以隨時取用。"在試運行的復興號CR400BF型動車組上,北京客運段列車長劉倩正在模擬服務流程。這列定員576人的動車組,設有商務座、一等座、二等座及餐吧車,單節二等座車廂可容納90名旅客,360度轉動調節的座椅適配快速乘降需求,為旅客提供舒適便捷的乘坐體驗。
為了匹配京唐城際以通勤、旅游、聯運換乘客流為主的特點,北京客運段京秦車隊打造了"便捷、精准、溫馨"的三維服務體系。劉倩介紹,針對換乘旅客,列車通過站車交互系統提前獲取換乘信息,廣播提示6號、7號等靠近換乘通道的車廂位置,實現"點對點零距離"換乘指引;對重點旅客,乘務員通過系統提示主動關注,提前與車站聯控輪椅等需求,做好交接銜接;愛心便民服務箱裡的五色中國結、多功能充電寶、指甲刀、女士用品、兒童畫筆等物品,能滿足不同旅客的應急需求,一次性充氣枕、漱口水、眼罩、拖鞋等則為商旅人士提供了貼心關懷。
這些服務細節的打磨,都源於試運行期間的反復演練。"雖然現在沒有旅客,但我們每天都在模擬真實運營場景。"劉倩說,乘務組通過反復熟悉車型設備、演練服務流程、磨合站車對接,將每一個環節精准到分鍾。比如與車站的聯控交接,從重點旅客信息傳遞到車門與站臺對位,都形成了標准化流程,確保正式運營時服務無縫銜接。
對天津市民而言,京唐城際的全線貫通將帶來全新的出行便利。線路開通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可直達天津市寶坻區、北辰區,進一步縮短天津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唐山等地的時空距離。屆時,天津市民無論是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辦公通勤,還是到唐山旅游觀光,都能享受到1小時通勤圈的高效便捷,京津冀城市群的"同城效應"將更加凸顯。
協同發展 軌道交通織密區域聯動網絡
京唐城際鐵路的全線貫通,不僅是一條交通線路的開通,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所屬京唐公司總經理郭友強表示,作為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唐山及天津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乾線,京唐城際將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城際鐵路網,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從交通維度看,京唐城際與京濱城際、津興城際等線路相互銜接,將形成覆蓋京津冀主要城市的快速鐵路網絡。儲衛星介紹,隨著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實施和"十五五"建設規劃研究啟動,京津冀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將進一步完善,未來將實現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為區域人員往來、物資流通提供有力支橕。
從經濟維度看,線路將帶動沿線產業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樞紐地上規劃的城市綜合體,涵蓋辦公、商業、公寓、酒店等多種業態,將構建特色商務辦公組團與城市級活力商圈;天津寶坻、北辰等沿線區域將依托便捷的軌道交通,更好地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旅游資源也將實現深度整合,京津冀三地的文化、自然景觀將串聯成線,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從民生維度看,1小時通勤圈的形成將讓三地居民的生活半徑不斷擴大。"以後從天津寶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上班,單程只需幾十分鍾,雙城生活將成為常態。"一位關注線路建設的天津市民表示。隨著交通便利性的提昇,三地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的互聯互通也將加速,讓居民共享協同發展成果。
在唐山工務段計曄久看來,參與這樣的重大工程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我們多一分細心,線路就多一分安全,旅客就多一分放心。"從線路精調到應急演練,從設備檢修到服務優化,每一位建設者和運營者都在以實際行動踐行"安全第一、精益求精"的理念。
站在"京帆"屋蓋下,看著試運行的復興號列車呼嘯而過,仿佛能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滾滾車輪正加速前行。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即將開通,將為這片充滿活力的區域注入新的動能,讓"軌道上的京津冀"更加緊密相連,讓協同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群眾,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書寫更加精彩的區域聯動篇章。(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攝影 劉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