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全面推進美麗天津建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史鶯 編輯:李娜 2025-11-14 07:15:00

內容提要: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天津如何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必答題?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天津如何答好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必答題?

  “十四五”以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以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為抓手,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深走實,使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整體提昇,奮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百姓高品質生活的“標配”。

  “綠色標尺” 量出天津生態治理精度

  329,這是天津按照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3種類型,將全市域劃分的分區管控單元數量。

  基於每個管控單元不同的生態環境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一單元一策略”制定差異化管控要求。這一區域更適合發展什麼產業,那一區域的生態修復如何與可持續發展協同……有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這把“綠色標尺”,生態環保更加精准有力,也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發展按下“加速鍵”。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全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形成市、區兩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同時把全市水、氣、土等要素和各領域對環境保護的要求集成“一張底圖”,像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資源利用效率要求等全部一“圖”了然,為行政管理、企業投資、項目選址等提供便利。這些正是強化生態文明基礎制度改革的做法之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高水平保護支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福祉的重要保障。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固基、揚長、補短。

  對此,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史津介紹了天津做法:在強化法治保障方面,推動完善以《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統領、7部單項法規為支橕的生態環境法規體系,健全公檢法環聯動機制,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等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強化政策引領方面,除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還將全市4萬多家企業納入排污許可管理,推進12類建設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兩審合一”,助企享受政策紅利;出臺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創新實施新建項目污染總量指標“先用後補”“跨區調劑”“差異化替代”。強化科技賦能方面,完善在線監測、柴油貨車等監控平臺,7900餘家工業企業安裝工況用電設備,重點排污單位實現24小時監控,衛星資源、無人機航拍等組成的“天空地”一體數智化監管體系初步建立……

  一系列舉措的“護航”,讓生態文明基礎體制不斷築牢,我市生態環保有了更有力的抓手,環境治理能力實現整體性提昇,更好支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多點開花” 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九河下梢、渤海之濱的天津,自然風貌獨特,生態“家底”豐厚。

  “如今,天津的生態資源優勢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發展優勢。”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潔介紹,全市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引領,以改革之力積極探索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讓好生態、好山水成為“有價之寶”。

  這幾天,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寶坻區潮白新河流域進入水稻“豐收時間”,吸引游客無數。今年,寶坻區水稻種植面積達46.2萬畝,佔全市總種植面積一半以上,已成為我市最大的優質米生產基地。不僅如此,依托潮白新河優質水源,其流域內蔬菜種植面積達10.2萬畝,林業種植面積達3.8萬畝,發展稻蟹、稻魚等立體養殖26萬餘畝,實現“穩糧增效、稻漁雙贏”。

  我市積極組織“兩山”基地建設工作,推動“一地一策”探索實踐,已形成以薊州區為代表的“生態+文旅”,以寶坻區潮白新河流域、西青區辛口鎮為代表的“流域(區域)水環境治理+農業”,以及以西青區王穩莊鎮和中新生態城為代表的“生態+產業”等“多點開花”的“兩山”轉化路徑,走出了一條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新路。

  除上述5個“兩山”基地,天津還成功建設西青區、薊州區、寶坻區、津南區、寧河區5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生態價值轉化搭建起堅實平臺,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

  “良好生態本就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我們堅持底線管理,在加強生態保護監管上下功夫。”劉潔表示,我市近年來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監管,守住生態安全底線。

  “碳”路五年 津城綠色轉型“加速跑”

  高溫熱浪、低溫寒潮、旱澇急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近年來在全球多發,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的第五年,面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天津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健全完善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穩妥推進“雙碳”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地方碳市場建設、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便是“碳”路先行的具體舉措之一。

  生態環境部在6月的全國低碳日公布2025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天津渤化化工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渤化發展探索減污降碳並舉 實現資源協同增效”成功入選。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格宏表示:“綠色低碳發展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2023年我們進入碳市場履約,不僅節約能源采購成本,還獲得榮譽和政策補貼,對出口業務大有裨益。”

  天津是國家首批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之一。2013年啟動試點工作以來,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節能降碳意識持續增強、碳排放管理能力水平穩步提昇、碳交易價格穩中有昇,已連續十年履約率100%。“十四五”以來,已激勵企業使用綠電、獲減排收益1.4億元,相比使用火電實現碳減排400萬噸,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劉潔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我市將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更多精准務實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天津提供更有力的支橕。(記者 史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