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11月13日電 題:小球『轉動』大灣區
中新社記者 繆璐
『請問羽毛球項目的印章是在這裡蓋嗎?』位於深圳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羽毛球賽場外,來自澳門的黃嘉儀拿著一本粉色的『全運會護照』詢問志願者。
在這本扉頁印有『激情全運會 活力大灣區』的紀念手冊上,已蓋上了不少比賽項目的圓形印章,一枚枚印跡,記錄著她跨越大灣區的觀賽旅程。
13日已是黃嘉儀和媽媽來到廣東賽區觀賽的第三天。在她的行程單上,小球項目串起了其在大灣區的流動。廣州、深圳相繼打卡,佛山靜待探索,之後便將返回澳門觀看乒乓球賽。『憑著觀賽票,通關特別順暢,』她說,『正好帶媽媽一邊看比賽,一邊多逛幾個地方。』
如黃嘉儀一般,將觀賽之旅嵌入大灣區生活半徑的觀眾,正形成一股新風尚。來自佛山的李瑩有一張精確的日程表:今天深圳看羽毛球,明天中山看棒球,後天回公司處理事務,大後天赴澳門看乒乓球。『在澳門我會停留四天,除了看比賽,我還會去吃美食和購物。』她補充道,『我身邊也有朋友會專門去香港看比賽。』

11月12日,在羽毛球場館內的特許商品專賣店前,觀眾正排隊購買十五運會相關周邊產品。中新社記者 繆璐 攝
香港羽毛球隊名將伍家朗也真切地感受著這份跨城觀賽的暖意:『我的家人和朋友們會專程從香港來深圳為我加油,這讓我倍感鼓舞。』
觀眾從容穿梭於不同城市之間,得益於大灣區協同探索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創新機制。為持票觀眾開通的出入境『綠色通道』,讓跨境觀賽從設想變為日常,真正實現了『一張門票,玩轉灣區』。
當人流隨著賽程湧動,『競技流量』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文旅留量』『經濟增量』。來自北京的何敏與好友開啟了為期一周的『廣深雙城記』,她還利用『票根禮包』,去落腳酒店附近的場館進行了一場運動『實戰』。她估算,這趟以賽事為核心的旅行,消費將超萬元人民幣。
『香港的旅行社已經接到多個與全運會相關的旅行團,委托旅行社安排住宿、車輛接送等事宜,包括順道到香港迪士尼樂園等景點游玩。』香港旅游促進會總乾事崔定邦說。據香港旅游業界預計,十五運會將吸引超過10萬人次旅客來港,帶動餐飲、零售及酒店業消費熱潮。
賽事引力還催生了『體育+潮玩』消費新場景。羽毛球場館內的特許商品專賣店,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的毛絨公仔、潮玩周邊供不應求,十二生肖盲盒更是成為『斷貨王』。李瑩直接端走一整盒,黃嘉儀也催促著媽媽,『快,再去買一個,怕要搶不到了。』
一本滿是印章的『全運會護照』、一份精心規劃的跨城行程、一組因賽事而躍動的消費數據……這些從羽毛球場館內外溢出的故事,正是小球『轉動』大灣區協同發展的縮影。以全運會為支點,一項項創新舉措在此先行先試,為未來的大融合進一步探路。(完)
【編輯:惠小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