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城鄉建設學校大膽創新全面提昇育人水平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膠東在線 作者:鄧兆安 李京蘭 編輯:孫暢 2025-11-17 12:05:30

內容提要:在山東省煙臺城鄉建設學校,一場靜悄悄的心理健康教育變革正在發生。面對中職學生特有的心理發展需求,學校創新構建『班·學·團』一體化育人模式,將教育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十條措施》細化為具體可行的教育實踐。

  在山東省煙臺城鄉建設學校,一場靜悄悄的心理健康教育變革正在發生。面對中職學生特有的心理發展需求,學校創新構建“班·學·團”一體化育人模式,將教育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十條措施》細化為具體可行的教育實踐。

  從學生服務中心的便捷窗口到49個特色社團的活力綻放,從“一生一案”的精准記錄到每天不低於2小時的體育活動保障,這套創新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無縫嵌入校園生活的每個角落,正悄然改變著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圖景……

  模式創新:從傳統管理到生態化育心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學生身心健康這一核心支柱。長期以來,中職教育面臨著獨特的心理育人挑戰。煙臺城鄉建設學校通過調研發現,學生在品德、學習、生活、性格方面存在共性特征:道德認知需引導、學習動機待激發、生活習慣要規范、自我認同感不足。

  更為深層的是,傳統的“家長式”“保姆式”“警察式”等班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自主發展需求。針對這種情況,黨委書記、校長蔡沐禪提出破局之策:“真正的教育必須觸及心靈。”

  2023年2月,學校創新提出“班·學·團”一體化管理模式,將班團組織、學生會組織和社團融為一體,通過搭建自主發展平臺、強化集體歸屬感、培養“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直指中職學生思想、心理、行為模式的新特點。

  經過12個班級試點成功後,該模式於2023年8月在全校116個班級全面實施。一年後,這一模式已走向甘肅臨夏、山東臨沂等地的多所中職學校,實現從本土實踐到跨省推廣的跨越,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育人品牌。

  深度融合:“班·學·團”實踐精准對標十大舉措

  隨著教育部《十條措施》的發布,學校發現,“班·學·團”模式與之高度契合,實現了校本實踐與國家要求的深度融合。

  對標“緩解焦慮”,學校從疏導職業迷茫與信心重建入手,聚焦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重塑自信、明晰職業方向,通過“小目標達成”提昇學生自我效能感。

  體育鍛煉成為育人育心的重要載體。學校創新實施分項目體育課程教學,開設5個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設立14個體育類社團,近600名學生參與。在煙臺市首屆市直學校體育聯賽中,依靠團隊精神和奮力拼搏,學校籃球隊、足球隊雙雙奪冠,並榮膺團體總分第一名。

  “一生一案”成長記錄本是學校精准育人的亮點。各班系統梳理學生的性格特質、行為習慣,讓班主任能夠依據學生特點,在“班··團”體系中為其找到適配角色。這套記錄系統不僅關注學業成績,更聚焦情緒波動、行為轉變等隱性成長軌跡,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依據。

  學校構建起“學校-專業部-班級-個人”四級心理健康預警網絡。班級設立心理委員,經過專業培訓後承擔心理狀況觀察、知識宣傳等職責,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層力量。

  七色光社團聯盟”實現“生生有社團”全覆蓋。心靈彩虹社開展正念冥想、心理游戲等活動;Freestyle籃球工坊等藝體類社團幫助學生釋放壓力;3D打印社等科技類社團提昇學生成就感……

  健康用網,淨化成長環境。通過全面管控學生的手機使用,營造綠色用網環境。學校建立三級家長委員會體系,通過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知識。班主任發揮核心紐帶作用,協助家長理解子女情緒產生的深層原因。學校聯合衛健部門、高校專家開展專業輔導,共同織就學生心靈的安全網。

  特色創新:本土化實踐與暖心探索

  學校的探索不止於制度,更在於充滿溫度的特色實踐。目前,學校已為3100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30餘名學生接受了個體諮詢和輔導。

  學校全面昇級“心育空間”,精心打造個體諮詢室、宣泄室、團體活動室,為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個性化服務同步跟進。學生可預約心理老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學校每周三下午開展主題沙盤游戲和OH卡活動。

  學校全面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探索開發“AI心理助手”、建設“智能減壓室”等數字化平臺,為學生提供即時心理支持與情緒疏導服務。

  學校每學期舉辦校園心理劇展演活動,師生自編自導自演,聚焦社交焦慮、學業壓力等現實議題。建工部的《心牆》傳遞“打破心牆、勇敢求助”理念;機電部的《筆尖下的星光》展現學生克服自我懷疑的成長歷程,這種沈浸式體驗實現了“演劇育人、觀劇成長”的心理教育效果。

  校長蔡沐禪親自走上講臺授課,推出《觀照·成長》電影賞析課程,通過“觀影—悟心—踐行”閉環模式,引導學生運用情緒識別、共情體驗等心理學方法提煉心理感悟,助力學生疏解成長困惑。

  學校育人生態持續優化。先後獲評“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健康教育基地”等稱號。

  部門協作呈現立體化格局。學校聯動臥龍派出所、教育局構建“校園-社會”立體化發現網絡;聯合疾控中心、醫院開展健康科普活動10次;邀請專業機構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服務28次。

  學生心理素養顯著提昇。數據顯示,83.5%的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情緒日記、腹式呼吸等心理技巧。188名班級心理委員成為基層心理觀察與疏導的重要力量。心理危機發生率持續下降,學生在技能大賽、體育競賽中屢獲佳績,湧現出多名全國技術能手。

  一位剛參加完OH卡活動的學生分享道:“在這裡,我找到了表達自己的勇氣。”這句話或許正是“班·學·團”模式成效的最佳注腳。

  未來,學校將進一步織密協同網絡,開發家庭教育課程;構建三級教師培訓體系,分層賦能;深化“專業+心理”融合,在實習中配備“心理指導手冊”;推進智慧心育平臺建設,讓AI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心理健康。

  煙臺城鄉建設學校的“班·學·團”一體化管理模式,不僅為《十條措施》的落地提供了生動注腳,更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的深刻探索,讓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職業成長實現了同頻共振,回歸教育最初、最永恆溫暖底色的美好願景,為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式。(鄧兆安 李京蘭)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