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協同發展的新氣象漸入佳境,一種握指成拳的新勢能愈發強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鞏固提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向協同要動力,以協同聚合力,新起點上再出發、再推進,我們信心更強、乾勁更足。
京津冀行進在歷史之中、時代之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肇始於2014年春天的歷史性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次次關鍵的指引,一個個標志性節點,無不彰顯領航之重要、抉擇之正確。去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許,“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勇擔使命、開拓進取”。殷殷囑托、諄諄教誨,是對我們做好全市工作的精准把脈、精准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步入新的十年,時代給出新的命題,對天津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必須更好統籌深度融入和積極引入兩個抓手,統籌推動“硬聯通”和“軟聯通”,推進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在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中勇擔使命、開拓進取。
融入大戰略,把握大機遇,澎湃動力來自創新。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金融創新、城市創新對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賦能,都帶來發展的新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既要融進去,深度融入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在科技創新、產業協作、城市功能等方面融入;也要引進來,積極引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市場化引入疏解功能資源,體系化引入創新資源和創新模式,以“融入”服務“引入”,以“引入”賦能“融入”,不斷增強自身產業實力和創新能力,以更高的能級“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的全方位協同發展格局。
深度融入、積極引入,重在務實高效。在協同創新、產業協作上務求實效,把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和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起來,在策源和轉化、成鏈和配套上下功夫,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在場景、業態、模式上務求新意,把各類優質要素資源與天津豐富的應用場景有效對接起來,資源整合、創新場景,讓“你的資源”成為“我的機遇”,“我的場景”成就“你的優勢”。奔向“十五五”新征程中,協同融通、釋放活力,鞏固提昇京津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大有可為,也必當大有作為。當各類先進資源要素在京畿大地高效流動,當“六鏈五群”串聯起產業發展圖景,當“人相親、心更近”成為三地最鮮活的現實,我們會更深刻地領悟區域重大戰略是如何重塑京津冀這方沃土的。
協同發展,是理念上的“心往一處想”,也是行動上的“勁往一處使”。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大戰略中展現天津作為、貢獻天津力量,我們將在協同之路上收獲新的希望。(天津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