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變,心肌梗死進入高發期。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天津市胸科醫院專家提醒市民:牢記兩個“120”,及時撥打“120”,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鍾。
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120這個數字,本身就藏著心梗急救的密碼。”天津市胸科醫院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主任醫師王霽翔解釋道:“第一個‘120’是指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第二個‘120’是指心梗救治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鍾。”
心梗通常來勢凶猛、進展迅速。嚴重時會引發惡性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髒驟停,王霽翔表示,心梗救治必須爭分奪秒,“自行駕車或乘車去醫院途中,一旦發生心髒驟停,將無法獲得專業救治。而120急救人員不僅具備專業設備,還能在送醫途中開展搶救,為生命爭取寶貴時間。”
識別心梗癥狀是救治的第一步。王霽翔介紹,持續性胸痛是最典型的癥狀,多位於胸骨後或心前區,常伴有胸悶、憋氣、心慌、大汗淋漓等。“如果胸痛持續15分鍾以上不能緩解,就要高度警惕。”他還提醒,部分患者會表現為不典型癥狀,如後背痛、肩部放射痛,甚至牙痛,這些癥狀容易被忽視,從而延誤治療。
值得關注的是,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三四十歲的男性患者明顯增多。”王霽翔分析,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累積,是導致心梗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在等待急救時,正確的處置至關重要。王霽翔建議患者立即停止活動,保持平臥或半臥位,身邊人要密切觀察其神志、呼吸和脈搏。他特別指出,網上流傳的劇烈咳嗽、掐人中等方法對緩解心梗無效,切勿盲目采用。
對於急救用藥,王霽翔提醒,硝酸甘油並非人人適用。“它可能會導致血壓下降,而部分心梗患者本身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盲目含服可能加重病情。”
秋冬季節如何預防心梗?王霽翔建議,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溫差過大引發血管劇烈收縮,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控制情緒、避免過度激動,同時糾正熬夜、久坐等不良習慣,規律作息。
科學康復 守護“生命通道”
“預防心梗後復發,要改善生活方式與堅持藥物治療兩手抓”。天津市胸科醫院心髒介入中心護士長李詠梅告訴記者。
李詠梅表示,患者出院後首要的是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可自行中斷或調整。
同時,需密切關注手術傷口,無論是上肢橈動脈或者是下肢股動脈,在結痂脫落之前務必保持乾燥,以防感染。
在活動方面,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從室內輕微活動開始,逐漸過渡到下樓、慢走等。“我們特別建議患者到心髒康復中心接受專業指導,”李詠梅說,“專業的‘運動處方’能幫助患者掌握安全的活動強度,避免因不當運動加重心髒負擔。”
飲食管理同樣關鍵。患者應堅持清淡飲食,嚴格控制血脂、血糖,控制體重,並戒煙限酒。李詠梅特別提醒,出院後應按照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時間節點定期復查。“尤其在當前寒冷季節,務必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
李詠梅表示,植入支架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急診手術只是疏通了最危險的血管,要確保這條‘生命通道’長期暢通,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 (記者 信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