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向工作人員學習操控機器狗

“神工—神行”演示現場
“青春華章·踏浪新質潮”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本市持續進行。連日來,來自本市和全國的媒體團走進天開西青園、天開津南園、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點位,深入探尋天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的生動實踐,觸摸到新質生產力在津沽大地迸發的強勁動能與無限潛力。
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天津市委宣傳部指導,天津市委網信辦、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技局主辦。
破解太陽能電池“怕熱”難題
日前,媒體團走進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聯合研究大廈,陳列於此的各類電池原型器件與精密測試設備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當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袁明鑒向媒體團闡釋團隊在關鍵技術創新上的突破時,現場頓時響起密集的快門聲。
袁明鑒教授現場科普,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一種被譽為光伏“潛力股”的技術,在制備過程中需要使用“氯化甲銨”添加劑,可這一添加劑高溫下易分解,直接令電池運行穩定性“斷崖式下跌”。
如今,團隊借力國家大科學裝置進行先進測試,終於破解了難題。團隊發明了一種“原位結晶動力學調控策略”,簡單說就是在材料“成型”時精准調控,讓內部成分均勻分布,徹底解決了該問題後,器件性能大幅度提昇。這項突破為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掃清了大障礙,未來人們有望用上更便宜、更耐用、發電更好的太陽能電池,戶外發電將更加靠譜。
“這次參觀徹底刷新了我對高校科研的認知。”《北京日報》記者劉琪榕在觀摩後由衷贊嘆,“這種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的無縫銜接,展現了極高的產學研一體化程度。這也更加證明,高校不僅是創新源頭,更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和驅動核。”
“神工奇跡”照進現實
在天津大學醫學部教學樓內,一名實驗人員憑借意念操控外骨骼裝置穩步前行,仿若“太空漫步”的場景引得媒體團圍觀。這是該校研發的腦控下肢混動外骨骼康復訓練系統“神工—神行”的現場演示。
“這套系統實現了患者意圖驅動、智能輔助、實時反饋的一體化康復訓練。”智能康復實驗室研究人員姜曉宏介紹,其核心突破在於外骨骼不再被動帶動患者行走,而是通過意念交互幫助患者重新建立運動控制通路,同時借助AI建模患者個體化步態特征,生成專屬康復方案。目前,該系統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未來有望拓展至家庭場景,讓患者居家即可享受專業康復訓練。
同樣令人振奮的還有“神工—神耳”聽覺感知能力客觀量化測評技術。聽覺腦機接口課題組核心負責人白艷茹副教授介紹,該技術無需語言參與,即可完成聽覺功能量化評估,破解了嬰幼兒、認知障礙人群及術後早期患者難以配合行為測試的臨床痛點。
“天津科研團隊聚焦民生開展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已落地臨床測試,令我震撼,未來已來!”央視網記者杜安琪感慨。中國新聞網政經部主編查志遠也備受觸動:“這項技術為癲癇病治療帶來重大突破,期待盡快完成成果轉化,推動癲癇病治療邁上新臺階。”
與鋼鐵汪汪隊“親密接觸”
一走進位於天開津南園的伽利略(天津)技術有限公司,所有媒體記者立刻被演示現場的兩臺四足仿生機器狗吸引了。這只“鋼鐵萌犬”不僅在平地上行走自如,更在面對臺階時展現出了卓越的適應能力。從重大活動的安防巡檢到危險的防爆區域,它都能替人上崗,甚至還會用“意念”(智能聯動技術)隔空開門,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硬核科技“汪汪隊”。
機器狗停頓的間隙,幾名記者情不自禁地蹲下身,一邊跟它“打招呼”,一邊饒有興致地詢問工作人員:“它可以握手嗎?”引得在場人員會心一笑。在工程師的鼓勵下,中國吉林網記者叢鸝銳接過操控手柄,在現場指導下開始嘗試遙控。經過幾分鍾的簡單學習,機器狗便隨著她的指令完成了一系列動作。“操作非常便利,完全屬於新手友好型。”叢鸝銳分享著她的獨特體驗,“沒想到今天能這樣近距離感受前沿科技,天津這撥‘硬核’科技真是藏不住了!”
文/攝 記者 侯蕾 鄭寶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