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1月21日,“高標准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天津市)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河東區舉辦。發布會上,海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系統地介紹海南“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特色亮點和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等相關情況,並圍繞自貿港政策、產業發展、擴大開放、津瓊區域合作等熱點答記者問。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十四五’期間,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動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型起勢,高質量發展態勢日益顯現,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產業體系越來越優,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王斌在發布會上,用“一個標志跨越、四個顯著突破、五個明顯成效”來概括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成效。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 王斌
“海南自貿港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關鍵領域的政策文件均已落地實施。”王斌重點介紹了自貿港封關運作的准備工作:目前,8個對外開放口岸和10個“二線口岸”的基礎設施及查驗設施設備基本完備,封關運作軟硬件體系建設全面完成;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首個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先後出臺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開放程度位居全國最高,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實施范圍也已擴大至全島。
一組數據直觀地展現自貿港政策紅利釋放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零關稅”三張清單進口貨值達270.6億元,累計減免稅款50.9億元;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征關稅8.6億元;15%個人所得稅累計減免稅額191.6億元,15%企業所得稅累計減免稅額361.29億元。海南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是海南“向數圖強”的核心方向,數據跨境流動優勢成為記者提問焦點。王斌在發布會上回應:“海南積極推進‘向數圖強’,數字經濟方面取得了蓬勃發展的成效,數字經濟年產值已超1000億元,主要是因為數據跨境流動方面有機制建設、法律政策、數據跨境服務三大保障和通信基礎設施、先行先試兩大優勢。”
在發布會上,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南省商務廳、海南省財政廳、海南海口海關、天津市商務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准備工作、政策紅利、擴大開放、產業發展、稅制建設、津瓊合作情況等備受關注。

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 王奉利
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標志性工程。據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王奉利介紹:目前,封關運作整體進展順利,各項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全島封關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封關硬件設施設備全面建成,封關政策制度體系基本成型,封關重點任務接近收尾,30項封關重點任務中均已完成或按要求持續推進落實;開展封關運作“全流程、全要素、全覆蓋、大樣本、實戰化”壓力測試,已按照“二線口岸”試運行、封關政策全流程實單測試運行等5個分領域開展多輪次測試演練。“11月18日,我們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開展合成演練和7×24小時熱運行,全面檢驗和提昇各部門快速反應、聯合作戰等大協同能力,確保平穩有序過渡到12月18日正式封關的真實狀態。”王奉利說。
津瓊聯動合作是本次發布會的重要議題,兩地過往合作成果與未來協同方向成為發布會上的關注重點。今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亞聽取海南自貿港建設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海南自貿港要深化同京津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合作。去年,天津自貿試驗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簽訂了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協議,明確24項聯動合作事項,在港航物流、文旅、海關監管方面開展密切合作。
“我們將緊扣合作事項,深化海洋經濟、大健康產業、綠色低碳等領域合作,根據兩地發展需求動態更新合作內容,實現‘成熟一項、落地一項’,推動津瓊合作向縱深發展。”王奉利說,下一步,雙方將聚焦封關政策機遇,在零關稅商品應用、產業鏈互補等領域突破。

天津市商務局副局長 王亞剛
談及津瓊未來協同發展,出席發布會的天津市商務局副局長王亞剛表示:天津自貿試驗區下一步將與海南自貿港持續深化資源共享、強化優勢互補、推進各領域聯動,圍繞海洋裝備制造、文旅、醫療、港口、航空航天、服務業、綠色低碳等多個方面,協同開展更多具備較高復制推廣價值的制度創新和改革試點,努力在兩地培育形成輻射帶動力突出、國際競爭優勢顯著的特色產業集聚區,攜手共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貿易網絡。

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周正
稅收政策紅利中,企業最直接受益的內容成為現場焦點。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周正回應:“封關後企業獲利最直接的是‘零關稅’與‘低稅率’政策。‘零關稅’商品從1900多個增至6637個,不僅免進口關稅,還免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以進口設備為例,企業可節約約20%稅收成本;‘低稅率’政策中,企業所得稅15%覆蓋生物醫藥、海上風電等超1100個鼓勵類產業,個人所得稅15%不限行業,旅游業等領域企業還可享境外投資所得免稅,政策可疊加享受。”
特殊的稅制安排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隨著封關臨近,社會各界對稅收政策昇級情況高度關注。對此,周正詳細解讀:“目前已有18項自貿港稅收政策落地,包括3張‘零關稅’清單、加工增值免關稅、‘雙15%’所得稅等14項早期收獲政策,以及博鰲樂城藥械‘零關稅’等4項增量政策。”
封關後,原有“零關稅”政策將轉為負面清單管理,實施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和貨物流通稅收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也將優化,稅收政策整合為“13+4”項。“這17項政策中,10項‘零關稅’政策覆蓋稅目比例從21%提昇至74%,涵蓋幾乎所有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疊加2項增值稅退稅、1項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及4項所得稅政策,形成系統性稅收支橕。”周正進一步介紹,這些政策具有穩定性、特殊性、系統性、漸進性,將持續為企業降本增效釋放紅利。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 李枝平
現代服務業是海南自貿港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介紹:2018年至2024年海南現代服務業年均增速達9%,超同期GDP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達3515.9億元,政策支橕體系持續完善。“我們構建了以跨境貿易和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的金融政策體系,海南自由貿易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中心、跨境資產管理業務試點、飛機和船舶融資租賃等金融政策逐一落地,讓全球資金在海南自由流動,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李枝平還說,“海南自由貿易港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最高形態,正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率先探索和對接全球高標准經貿規則,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發揮好海南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中的區位優勢和獨特作用。”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 王忠雲
旅游業作為海南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其結合海南“五向圖強”戰略的發展路徑,同樣受到記者關注。“海南旅游業將緊扣‘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戰略,推動從‘物理擴容’向‘能級躍昇’轉變。”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王忠雲介紹,其中,“向海圖強”聚焦國際郵輪航線、深海潛水等產品,推動“觀光看海”轉“深度玩海”;“向天圖強”依托文昌航天發射場,吸引社會資本建設航天主題項目,開拓“太空旅游”;“向綠圖強”圍繞兩條環島旅游公路布局度假酒店、露營地等,轉化生態優勢;還將圍繞“向數圖強”發展智慧旅游,圍繞“向種圖強”推動農文旅融合。

海口海關二級巡視員 何斌
封關運作後,海南自貿港將建成“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進出口管理政策制度。海口海關二級巡視員何斌介紹說,將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總要求,統籌發展與安全,秉持“智慧、信用、順勢、協同”理念,持續打造與海南自貿港相適應的智慧監管體系,確保封關運作平穩運行。
(津雲新聞記者 霍艷華 實習記者 王金宇 攝影 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