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腳下『炊煙』起 傳統鄉愁成為引流『超級IP』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新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5-11-22 14:20:48

內容提要:清晨,泰山腳下的『泰山炊煙巷』,不僅在『期待』第一批游客,也『期待』著從片區周邊村莊匯聚而來的新鮮農產品:帶著麥香的石磨面粉、沾著泥土的紅薯以及各類時令果蔬。這些食材很快被送入巷內的饅頭坊、豆腐坊、古法花生油坊等17個懷舊工坊,轉化為一天中最本真的鄉村滋味。

清晨,泰山腳下的“泰山炊煙巷”,不僅在“期待”第一批游客,也“期待”著從片區周邊村莊匯聚而來的新鮮農產品:帶著麥香的石磨面粉、沾著泥土的紅薯以及各類時令果蔬。這些食材很快被送入巷內的饅頭坊、豆腐坊、古法花生油坊等17個懷舊工坊,轉化為一天中最本真的鄉村滋味。

這正是“望山泮水·文旅田園”鄉村振興片區探索出的“前店後廠”模式。在該片區內,王林坡村的“泰山炊煙巷”作為直面游客的“門店”,集中展示與體驗傳統鄉村風貌;而周邊的8個村莊則成為專注生產的“後方基地”,憑借自身農業優勢,為“前店”持續輸送原料,打造從“田間”到“灶間”的直供鏈,提供穩定供給,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昇值。

在這種模式的運作下,自今年“五一”以來,這條還原鄉村生活場景的巷子,已吸引超過40萬人次游客前來“尋味”。“我們這裡絕對不能出現城市或景區內的烤魷魚、麻辣燙等,堅持去景區化、去現代化、去同質化。”邱家店鎮黨委書記高強介紹說,他們要還原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讓游客在這裡找到記憶中的鄉愁。

“鄉愁經濟”不僅成為引流密碼,更構建出一個資源共享、產業聯動的區域平臺。王林坡村還通過舉辦秋褲文化節、煙花秀、草坪音樂節、篝火晚會等,吸引游客前往。這一模式直接帶動了廣泛就業,目前,“泰山炊煙巷”已直接安排就業100人,並帶動周邊600人就業,從18歲青年到八旬老人,都在產業鏈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抱團發展的過程中,片區依托各個村的產業基礎和文旅資源,在各村劃分種植供給、加工轉化、文旅服務等功能板塊,設立片區果樹采摘基地、糧食基地、研學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等八大產業基地。

“我們必須把片區發展看作一個產業化的平臺,讓各村成為平臺上獨具特色的‘供應商’。”高強認為,一定要用“平臺思維”推進片區發展,通過“聯村協議+分工協作”實現“一村有特色、村村有分工”。高強進一步闡釋,片區村莊要實現從“單一賣農產品”向“綜合賣旅游、賣體驗、賣文化”的轉型昇級。

這一“多村聯合、功能互補”的模式,在泰安市肥城市儀陽街道“桃源勝境”鄉村振興片區也得到印證。該片區以桃樹種植為主,但各村冷鏈物流、銷售渠道自成體系,內部同質競爭難以形成合力。推進片區化發展後,12個村打破壁壘,整合分散的冷鏈物流與電商資源,組建共享供應鏈,實現了從“分散經營”到“規模發展”的轉型。

“如今,我們統一對接外部市場、統一進行品牌營銷,面對千餘斤的采購訂單,假設說一個村‘吃不下’,我們就會協調片區‘齊上陣’。”劉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劉學軍說,各村進一步實現功能互補,有的專攻民宿,有的發力采摘,片區還統一引入漂流、滑索等文旅項目。

肥城市儀陽街道黨工委書記冉祥銀表示,抱團發展讓片區實現了優勢互補、短板共補,構建出更具韌性的農文旅產業鏈。

當每一個村莊都在片區大舞臺上找到不可替代的角色,鄉村振興之路便從“單點突破”走向“全域共富”,點點星火漸成燎原之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