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鍾穿越滬蘇浙、游覽攻略發帖上萬條、來訪市民10萬人次……在滬蘇浙三地交界的太浦河上,一座獨特的“院子”——方廳水院,正成為長三角的“網紅地標”。它以傳統四合院形制巧跨兩省一市,宛如一顆精巧的“紐扣”,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地理邊緣無縫縫合為跨域協同的發展核心。
自2025年5月底竣工驗收迎客以來,這裡人氣持續爆棚,每天都有大巴車批量輸送參觀者,峰值時一天接待25撥訪客。這顆“跨界紐扣”的走紅,背後藏著怎樣的制度創新密碼?日前,青青改革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主管范成,講述了這座跨省域建築背後的改革故事。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9年11月,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立。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2023年,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明確在兩省一市交界處約35平方公裡范圍,由三地合力打造一處水鄉客廳,方廳水院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拍方廳水院
從高空俯矙,方廳水院的設計巧思盡顯長三角特質,方廳水院四角分別設有滬蘇浙皖的主題展館。上海館融入石庫門風情,江蘇館藏著園林雅韻,安徽館將黃山松“搬”入其中,浙江館勾勒浙江山水畫意境,生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哲學。凌空飛架的步行橋串聯起展館,市民游客可開啟15分鍾暢游長三角的獨特體驗。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的房建項目,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項目審批流程不統一、標准不一致、監管不協調、審批效率不高等。“按照傳統流程,項目需三地分別審批,耗時耗力。”范成舉例說,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兩省一市人大給予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大力支持,明確示范區投資項目代碼統一為310052,為示范區內跨域項目提供了同一張“身份證”。
“三個文件、三個章變成一個文件、一個章,背後是三地各部門的協同。”范成介紹,為推動項目實施,示范區執委會發揮協調統籌作用,會同兩區一縣建立了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指揮部協調平臺,兩年間組織幾地協商會議不下百次。最終,三地經過各地協商,按照先易後難、逐個突破的原則,創新形成了跨域項目“一體化立項、一體化審查、一體化審批、一體化招標、一體化監管、一體化驗收”的六位一體審批新模式。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三角區域要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必須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為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方廳水院竣工實景
方廳水院正是這一指示的生動實踐,它讓“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從理論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范成表示,相關創新做法已應用到水鄉客廳內其他跨省域項目,為國內其他毗鄰區域跨域項目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如今,漫步長三角共繪的濱水公共空間,城鄉融合與協同創新的蝶變清晰可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生觸手可及,美好生活圖景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疊加效應,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發揮重點區域增長極作用,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潮湧長三角,共繪“同心圓”。示范區將落實全會精神,未來持續響應國家戰略,圍繞“一體化”與“高質量”兩大核心,堅持制度創新與項目建設雙重推動,力爭到2030年,“一廳”水鄉客廳的建設框架全面成型,形成核心示范效應;“十五五”期間,“三片”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和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基本完成形態開發、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將環淀山湖世界級湖區打造成長三角的“創新綠核”。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由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制作、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的“改革者 正青春”(“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五季)網絡主題宣傳30集系列短視頻通過全國22座城市30位青青改革者的沈浸式、場景化講述,展現了各地、各行業深化改革、創新創造的生動實踐,激發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年網民以奮斗之姿、創新之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