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路與樂園道交口東北側新建佔地面積6600平方米的停車場
清晨的地鐵站人頭攢動卻秩序井然,小區周邊不再上演“搶車位大戰”,家門口的公交線路成為上班上學就醫的出行選擇。這些發生在市民身邊的出行變化,正是民心工程深耕交通出行帶來的實惠變化。2025年,為破解出行難題,一系列交通惠民舉措相繼落地,從軌道交通網絡的織密延伸,到停車位供給的持續擴容,再到公交線路的優化昇級,全方位、多維度的交通改善,正讓便捷出行的幸福感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兩條民生大動脈先後開通
今年,天津軌道交通網絡再添兩條民生大動脈——天津地鐵4號線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與天津地鐵7號線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先後開通運營,使全市地鐵通車裡程突破360公裡。這兩條貫穿南北、連接東西的骨乾線路,不僅改寫了市民的出行賬本,更以“民心工程”的溫度激活了城市發展動能。
從“堵在路上”到“准點抵達”
“以前開車上班,晚高峰堵在京津路得一個半小時,現在坐地鐵4號線,從北辰小街站到西站換乘,全程40分鍾直達單位,每月油費能省400多元呢。”家住北辰區的企業職員張先生難掩興奮。作為北方首條全線采用永磁同步牽引系統的地鐵線路,其節能技術讓乘車體驗更安靜舒適。
在地鐵7號線南段蘆北路站,家住六裡臺文化村的郗先生介紹:“以前坐公交跨區上班要1小時15分鍾,現在22分鍾直達,這就是地鐵成網的魔力。”地鐵7號線南段串聯西青開發區、高校區、商圈等核心區域,使南北向通勤效率大幅提昇,有效緩解了衛津路、南門外大街的交通壓力。
“地鐵7號線開通以後,宏源道站離我們工廠也就幾百米,工廠裡至少100多人得到切實的便利,也解決了限號、平時上下班堵車帶來的不便,減少了出行成本。”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亮表示。
民生需求“少跑路”
“孩子以前上學要倒三趟車,冬天在寒風裡等公交太遭罪,現在地鐵7號線直達學校,能多睡20分鍾!”在地鐵7號線梅江會展中心南站,韓女士帶著孩子展示新線路的出行規劃。地鐵7號線南段途經多所學校與醫院,從賽達路站到天津大學六裡臺站僅需20分鍾,讓學生族、家長族徹底告別換乘煩惱。
常年往返醫院做治療的吳女士,更是感受到“智慧地鐵”的便民溫度,“以前開車找車位就得20分鍾,現在從福安大街站上車,換乘地鐵5號線全程40分鍾,地鐵上還能安心休息,比開車省精力。”地鐵7號線采用的A型列車空間寬敞,載客量較B型車提昇25%,即便高峰時段也能保障舒適乘車體驗。
家住鼓樓附近的退休教師孫先生,如今成了“跨區消費達人”,“以前去西青區逛展會得倒兩趟公交,現在地鐵7號線南段直達梅江會展中心南站,看完展會還能坐地鐵4號線北段去北辰買特產,一天能逛遍天津南北,地鐵讓城市變小了,生活半徑變大了。”

天津地鐵7號線南段
雙線推動形成軌道出行圈
今年本市兩條地鐵新線路的開通,不僅是民心工程的落地,更是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地鐵4號線北段緩解了京津公路的交通壓力,而地鐵7號線南段則完善了中心城區南北向通道,雙線共同推動形成“15公裡半徑45分鍾軌道出行圈”。
從清晨首班車的歡笑聲,到深夜站臺的告別聲,地鐵4號線北段和7號線南段這兩條地鐵線路正以民生為筆,書寫著天津城市發展的新篇章。隨著軌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更多市民將享受到“出門見地鐵、抬腳達全城”的便利,這座城市也將在軌道賦能下煥發更強勁的活力。
一個停車場解決多個難題
今年,各區梳理停車設施建設項目,將成熟項目納入2025年民心工程建設任務,共涉及和平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河北區、西青區、北辰區、津南區、寧河區、靜海區、寶坻區、薊州區12個區。截至6月底,各區建設完成排定22處停車場,增加泊位5120個,圓滿完成民心工程增建停車泊位任務。新增建的停車場有效滿足了居住區、醫院、學校、旅游景點、車站等區域停車需求,方便了市民生活。
在河西區樂園道上,新建成的停車場入口就在彩悅城的對面,地鐵6號線樂園道站B出入口也囊括在內。這個佔地面積6600平方米的停車場,設有199個停車泊位,同時還有液冷超充充電樁和快充充電樁。昨日下午,來自河北省的趙先生一邊等待購物的家人,一邊給車輛充電。他告訴記者,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充滿,不耽誤晚上回家。相比趙先生這種來此購物臨時充電停車的車主,與停車場比鄰的居民,則是這個停車場最大的受益者。停車場與祥和裡小區之間的圍牆上打通了一處人行通道,這個小區的居民從這處通道能快速到達地鐵站。“雖然地鐵站與小區的直線距離很近,但被圍牆擋住了,過去得走十來分鍾纔能到地鐵站,現在有了這處通道,節省了腳力,兩三分鍾就能走到,去對面的商場和文化中心太方便了。”住在祥和裡小區的一名居民說,自從今年4月底停車場建成投入使用,居民感受到了極大便利。
除了方便居民出入外,停車場還緩解了居民的停車難題。住在祥和裡40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小區裡的停車位很緊張,過去為了停車,居民各出奇招,每天晚上都要搶車位。節假日最害怕親戚朋友來做客,周邊根本就沒有停車位,每次都要告訴大家乘坐公共交通。“現在有了這個停車場,晚上下班後也不擔心車位問題了。行人通道開得太人性化,把車停在停車場,幾乎是一個轉身就能到家。”
新增調整公交線路 條條便民
今年本市計劃新增優化公交線路50條,開通通學公交10條,更新400部新能源公交車,優化公交專用道路口20處。截至11月底,本市公交集團已經新開線路10條,調整線路28條,在新增優化的公交線路中,有的線路填補了天拖居住區公交線網的空白,有的解決了薊州區西店子花卉市場、吉美高級中學、劉園地區北部片區的出行問題,有的豐富了解放南路新建居住區、寧河主城區、東疆港地區、寶坻區城區的公交線路,有的強化了金鍾新市鎮、胸科醫院環湖醫院與地鐵的接駁,這些線路的變化,目標只有一個——便民。
11月18日早晨,697路公交車開啟了線路優化調整後的首次運營。線路貫通了河東區和河西區的多個居民區,而且還經過了城市快速路,成為居民出行的重要線路。“線路優化前缺點很明顯,比如在車輛進入體院北地區後,重疊的線路多,受道路通行壓力大等因素影響,車輛行駛緩慢,無形中影響了發車間距。”天津公交第四客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我們實際調查中,發現在體院北那段完全可以有其他線路代替,運行中雖然經過東南快速路,但是富民路周邊幾個小區居民的出行還是不夠便利。”對697路進行優化調整的條件滿足了,相關人員開始制定新的運行方案,並對周邊居民區進行了出行調研。
18日上午,當一輛697路公交車駛上了富民路後,正在濱河小區公交站等車的居民陳大娘,一邊對照手機App上的運行圖,一邊在臨上車前再次跟駕駛員確認:“師傅,這輛車去佟樓站吧?”得到駕駛員的確定回答後,陳大娘纔登上了車。從她的口中得知,過去要去佟樓站,乘坐867路就要在光華橋等站倒乘一下,或者是乘坐908路,在兒童醫院站下車再步行一段,現在有了697路就方便了很多,一車直達。(記者 徐燕 見習記者 李文博 攝影 記者 張磊 胡凌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