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到內蒙古上山下鄉的北京知青今日又登上了北上的列車,奔赴遭受這場50年未遇的白災最嚴重的錫林郭勒盟。昨天,最先將這消息通知本報的是下鄉30週年北京知青團返內蒙古慰問團的帶隊餘燕康。
幾天來,餘燕康的電話快被老知青朋友們打爆了,一到單位同事們也都在談論此事。昨天一早,他在香港的表哥和朋友們就打來電話,告知他們也接到很多朋友的電話,大家對內蒙古正在遭受的白災均心急如焚,而當年到錫盟插隊的知青馬曉莉和李三友等人最先已於11日趕赴內蒙古雪災地區,其他一些人也將動身。餘燕康說,北京有數千名老知青把內蒙古作爲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由於歷史的原因被迫離開家鄉,但在質樸的蒙族人民那裏卻得到了特別的溫暖,在艱苦的環境下彼此相依爲命,沒有牛糞時一起挖草根燒火,雨雪天氣共同尋找牲畜。餘燕康返城時,老額及將親手熬製的黃油和最好的蘇白牛肉給他帶上。大批知青在下鄉20週年和30週年之際重回內蒙古,促進當地建起橋樑、工廠和圖書館,但這一次的支援將極其迫切。
由於前幾日錫盟通往其他地區的公路交通完全斷絕,對救災工作極爲不利。牧民的儲蓄草只能維持大量牲畜存活兩週左右,而冰雪至少到三四月份纔開始融化,按當地的辦法將被迫宰殺半數牲畜,如果沒有救援,整個牧區都會被牲畜的皚皚白骨所覆蓋。餘燕康昨天跟阿巴嘎旗牧民通過電話,終於得知了一個好消息:當地的公路可與外界通行。從北京可通過109國道到達錫林浩特市,或列車開往塞汗塔拉,這是救援的絕好時機,一旦雪封,就只有飛機能到達了。目前,重災區已調運來近3000套禦寒棉衣被,不少北京市民紛紛聯繫捐助賑災。就此,老知青認爲,根據8年當地生活經驗,很清楚牧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首先是牧草;其次是牲畜飼料;至少有老玉米稈、麥秸等,可防止羊羣極度飢餓而互相咬羊毛吃以至凍死。在牧民看來,這些比棉衣被更爲急需。如果一時
集不到這麼多草和飼料,老知青們願意帶頭出錢購買,同時感謝北京晚報對內蒙古白災的大力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