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今年春節前,楊柳青畫社趕印的一批年畫門神樣品,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圖書訂貨會上被一搶而空。消息傳來,除了困境中的畫社及其職工欣喜,一位在許多年前就已離開文化工作崗位的老人,也跟着激動起來。他就是已85歲高齡的原市文化局局長張映雪。
日前,帶着“如何振興楊柳青年畫”這一問題,記者跟隨楊柳青畫社有關負責人,拜訪了張映雪老人。
“楊柳青年畫始於明代末年,清乾隆、嘉慶年間最爲興盛。”一落座,關心、關注年畫發展幾十年之久的老人,就打開了話匣子。“解放後,按照中央對民間藝術‘保護、扶持、發展’的方針要求,天津在繼承、發展楊柳青年畫上作了大量工作。1957年成立楊柳青畫店後,一方面蒐集、整理、研究歷史資料,一方面組織人員深入生活,進行了大量創作。”回憶起楊柳青年畫的歷史,張映雪老人充滿了自豪和激動。然而,老人更關心的,是楊柳青年畫的現在和未來。
“楊柳青年畫會不會退出歷史舞臺?我看不會。”張映雪老人非常肯定地說,“關鍵是你要有新的運作,有新的觀點和方法,不能老一套。進行創新,只要貼近生活、與老百姓的需要結合在一起,它就有生命力。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春節的年味兒越來越足,新型年畫的市場不僅存在,而且不可小視。”
聽着老人的分析,楊柳青畫社的有關負責人深有同感地點點頭。他們向老人介紹了畫社正準備落實的創新思路。張映雪聽了非常高興。他接着說,“當然,創新,並不是完全摒棄傳統,糟粕需要祛除,一些優秀的東西,更應保持。”
張映雪老人侃侃而談,樣子已完全不像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對楊柳青年畫的希望,讓他變得年輕人一般激情四溢。(徐玉寶 董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