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沿街低三下四乞討的乞丐總是和髒、亂、窮、炎炎烈日及風霜雨雪連在一起。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變得現代的時候,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現代起來,一位長期在新市地區做乞丐的中年男子楊某向記者描述了廣州乞丐用現代化“武裝”自己的內幕。
撥通手機交流信息
楊某說和他一起行乞的去年曾有一個河南來的小夥兒,姓劉,30多歲。小劉最勤快,天不亮就上街乞討,直到很晚纔回家,收入也很高,有時一天都能討到200元。
來廣州不到半年,小劉就買了一部900多元的手機,每週定期給在家中務農的妻子打電話,訴說相思之苦,也同時遙控家中事務。今年媳婦在家生孩子了,纔回去。說等兒子長大一點,他還要出來乞討過活。像小劉這樣配備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乞丐在廣州不是少數。一位治安警察介紹說,今年5月份,他們派出所打擊三無人員時,抓獲了20多名所謂的乞丐,其中9人有CALL機,3人有手機,還有一些人手中有一張往家打長途電話的IC卡。
白天上班晚上乞討
談起廣州的乞丐,楊某一下來了精神,他興致勃勃地說,廣州的打工者最多,乞丐也一樣的多,而且他們也最勤快、最聰明。
楊某說,好多乞丐本身都有一份工作,白天到工廠打工掙一份工資,利用下班到睡覺中間的幾小時去乞討,乞討成了這些打工者的第二職業。乞丐也有第二職業,這可是夠現代的了。這些所謂的乞丐並不是生活所迫爲了維持生存而卑賤地向人們乞討,卻是把它當成一種賺錢的方式。
我很餓 I need money
記者剛到廣州時,在一座過街天橋上曾目睹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穿着破爛、大約40多歲、右腿有一條明顯疤痕的男子跪在天橋上,不斷地給過往行人磕頭作揖,手中已有3個缺口的破碗裝滿了零散的人民幣,記者掏出一元硬幣正要放進那隻碗裏時,突然聽到這個跪地乞討的男子嘰裏呱啦地說起了外語,記者不怎麼精通外國語言,問同行的朋友,朋友說,他是在說I need money(我需要錢),我一聽,啊!廣州的乞丐都會說外語呀。回頭一看,果然見到一外國人正在往那隻碗裏扔錢。朋友接着介紹,廣州這個地方外國人多,全國各地的人也多,想到這裏來求發展的人,都要懂得普通話,還要會說一點外語,當然也要聽得懂日常粵語,包括乞丐也是一樣,爲了多討一點,就要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劉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