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貓艾滋病病毒可以感染靈長類動物。這並不是說攜帶這種病毒的寵物貓對人類有危險,但可能意味着在基因療法中使用改造後的動物艾滋病病毒時需要慎重。
據25日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科學家克里斯托弗·鮑爾及其同事在以前的研究中就發現,貓免疫缺損病毒(即貓艾滋病病毒)可以感染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體細胞組織,但該病毒是否會感染活的靈長類動物還不清楚。
在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鮑爾等人從兩隻恆河猴體內抽取血液,用貓艾滋病病毒感染血液,然後再把血液重新注入猴子體內。結果,與感染病毒的貓一樣,兩隻猴子都表現出明顯的艾滋病症狀,例如在6個星期之內體重劇降20%,體內CD4免疫細胞含量減少80%。
有一隻猴子在3個星期後表現得像是恢復了健康,但當研究人員在第9個星期把破傷風類毒素注入它體內之後,其血液裏重新出現了貓艾滋病病毒,這表明病毒並沒有消失,而只是處於潛伏狀態。
研究人員說,在自然界裏,貓科動物可能因與靈長類動物爭鬥、撕咬而產生血液交叉感染,導致艾滋病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
一些醫學專家正嘗試用貓艾滋病病毒攜帶有用的基因進入人體治療疾病,鮑爾等人認爲此舉需要重新評價其安全性。雖然基因療法中使用的貓艾滋病病毒經過了基因改造,一般不具備繁殖能力和危害性,但仍可能存在潛在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