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26日從“北京離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有多遠”的調查中得知,外籍人員對北京市的居住環境和雙語標識服務評價比較高,七成以上外籍人員對北京市的工作學習和居住環境感到滿意。而北京市民對自身素質並不滿意。按五級分制計算,北京市民對自身素質的評分勉強打3分。
該項調查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委託北京美蘭德信息公 司對北京市市民及來京外籍人員進行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北京市民支持將北京建設成國際大都市,並認爲,北京現有的軟硬件條件爲國際大都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調查中,北京市民和外籍人員所認可的國際大都市中,提及率居前11位的城市是巴黎、紐約、倫敦、新加坡城、香港、東京、悉尼、溫哥華、羅馬、柏林和維也納,只是排序略有差別;但提及率在前三位的巴黎、紐約和倫敦的排序卻完全一致,這說明北京市民對國際大都市的認識基本上是正確的。
北京市民認爲,北京市的城市建築現狀及北京市的賓館、購物中心、旅遊景點、通訊和娛樂場所基本符合國際大都市的標準。此外,北京市各級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及北京市民生活狀況特別是穿着基本達到國際大都市的標準,這直接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
與此同時,多數北京市民和外籍人員認爲,北京市目前尚不是國際大都市。多數北京市民認爲,北京市與最好的國際大都市之間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如北京的綠化、衛生和水質及空氣質量都不符合國際大都市的標準,交通服務和公共設施建設也難以令人完全滿意。此外,北京人對自身知識水平、舉止和語言文明三者的評價分分別爲2.9、2.8和2.7分,都屬於不太符合的範圍。調查結果還顯示,北京市民認爲,北京市各級管理的文明程度、職業道德和管理能力不太符合國際大都市標準,其中文明程度的評價分爲2.9分,職業道德的評價分爲2.8分,管理能力的評價分爲2.7分,都屬於不太符合的範圍。
與北京宏偉的城市發展規劃相契合,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將給北京乃至全國帶來本世紀前十年的高速發展,奧運這一催化劑作用將大大加快北京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步伐。北京市已經決定在未來5年中,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紀錄地投入1800億元人民幣,重點建設142個項目,以全力縮短與國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
對此,北京人認爲,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善環境質量、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民素質、發展國際商業文化交流、開展國際交往活動、發展國際旅遊業、增加出國留學。其中,北京市民最希望組織的是“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國際商品交易會”。本次調查中,用開放題的方式詢問被訪者“進一步提高北京市民國際大都市意識的有效辦法是什麼”,結果近半數北京市民回答:“希望提高教育水平,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王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