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的牧民,一向以牲畜多寡來衡量擁有的財富。然而,當史無前例的旱災降臨後,羊羣越多的人家變得越窮。蘇尼特右旗許多因爲牲口養得多而脫貧致富的牧民又因爲牲口過多而變回貧困戶。
在距離中蒙邊境20公里的蘇木即鄉,漢族牧民老吳家羊羣達到上千只,是蘇木屈指可數的富裕戶。去年羊價高到300多元一隻時他都捨不得賣羊,結果爲了能讓羊兒順利過冬,不得不花了8萬多元去買飼料。這些金貴的羊兒在今年頭八個月的乾旱中死了將近200只。眼睜睜地看着羊羣減少,老吳終於開始賣羊,可是因爲羊太瘦弱,而目前賣羊的又太多,一隻大羊最高只能賣到180元,而且只賣出了100來只。
旗裏的幹部介紹說,以前許多牧民觀念保守,從來不肯賣羊換錢,只希望羊羣越大越好,結果在這次旱災中損失慘重。整個安全蘇木原有牧戶250戶,貧困戶60戶(貧困線標準是人均牲畜20頭)。在今年的乾旱中,因災返貧的又有60多戶。
不僅如此,一些實力雄厚、在旱災中勉強保住羊羣的牧民們也進退兩難,因爲保住的羊越多,賠得越多。蘇尼特右旗一位牧民家的牲畜多達1500只,2000年賣掉900只羊,加上絨毛收入共計10萬元。可因爲天氣乾旱,草場無草,他爲了給牲畜買飼料已經投入不止10萬元。現在剩下的600多頭牲畜每天要消耗1000多元。曾經代表財富的牲畜現在正越來越多地消耗着他的財富。
爲了幫助牧民度過旱災,目前旗里正在抓緊勸說、幫助牧民們賣掉手裏的牛羊,只留少量種畜。趙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