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幾天,第17個教師節就要到了。按照慣例,一些地方又在張羅着開會。無非是總結工作,表彰先進,教師發言,校長表態,領導講話,學生鼓掌之類。至於領導講話的內容,也不外是教育事業多麼多麼重要,教師工作多麼多麼辛苦,因此全社會都應該尊師重教等等。也有工作做得更“具體”一點的,到教師節這一天,教師排隊,一律優先;教師購物,一律優惠。
一次、兩次、十幾次地這樣過節,老師們便都習以爲常。所以當我問一些老師,對今年的教師節有什麼願望時,他們則說:“反正就那樣,過不過都無所謂。”一年365天,就這麼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怎麼能無所謂呢?所以我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教師節的過法,真正讓老師們滿意。
比如,在教師節之前,把拖欠教師們的工資全部補齊。究竟有多少地方拖欠着多少教師的工資,我們無法統計,但幾天前,媒體報道的河南省新蔡縣練村鎮因拖欠教師工資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卻令人黯然神傷。從1999年9月到2000年12月,這個鎮共拖欠61名教師的工資176641元,由於生活難以爲繼,這61名教師便在一個60歲的全國優秀教師的帶領下,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鎮政府如數補發所欠工資。然而,官司從縣法院打到中級法院,他們的起訴卻終被“駁回”,原因是拖欠工資“不是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爲”。
在教師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如果能把這些拖欠的工資都給補上,對廣大教師們來說將是一份多麼欣喜的厚禮?
比如,到老師們講課和辦公的地方看看,聽聽他們有什麼意見和委屈。
有一些地方的領導,在一個地方爲官幾年,卻從沒有登過學校的大門。總是忙,總是覺得其它很多工作都比學校的工作重要。現在到了教師節,少開個會,少陪次客,在百忙中抽出一兩天,到學校裏走走,那些老師們見了,肯定會受寵若驚。當然,最好是邊看邊想,看看老師們的辦公室,再想想自己的辦公室,看看老師們騎的車,再想想自己坐的車。說不定思想就會產生一次昇華,從而真正把教育事業擺上議事的日程。
再比如,組織老師們到外面去開開眼界。這些年,許多地方的領導都把“走出去”當做解放思想的主要措施。有的從南方到北方,從香港到澳門,已經走遍了中國。也有的從南亞到東亞,從北美到東歐,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界。而不知有多少農村的中小學教師,不僅十幾年來沒去過省城,沒坐過火車,有的甚至連鄰縣鄰鎮都沒有去過。如果借教師節之際,組織這些擔當着教書育人重任的老師們去看看工廠,看看公司,看看試驗田,看看展覽館,看看鄰縣鄰市那些先進的學校,相信他們的工作,很快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當然,這些只是我的一點建議。各個市縣、各個鎮鄉的教師節到底怎麼過,還得由那裏的領導們去思考,去定奪。(汪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