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5)
· 華來科技入駐天開園
· 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投產
· 新增投資超23億元 一汽-大眾三款新車型將落地天津
· 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發布 濱海新區等39個市(區)入選
· 駐津央企承擔設計世界最長跨海鐵路橋建設階段性告捷
· 我們的京津冀·一體?追逐夢想的『雙城』生活
· 天津新聞 (2024-05-15)
· 投資近10億元 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在經開區投產
· 5月15日津城氣溫略降 18日起最高溫將超過35℃
 

外國人眼裏的中國:出國遭遇洋人十大提問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9-06 17:52
 

 

  題記:我小時候,國內包括首都北京實在很封閉,偶爾有個把外國人在街上過,大人孩子都盯着人家看,跟在動物園看猴子的感覺差不多。若干年後,街上的各種顏色的外國人多一些了,可以不再被當稀有動物看待了。到再後來輪到自己出國,十幾年中周遊亞、非、歐、美,也也體會到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人。人家雖然不追着我們中國人看熱鬧,但是卻經常好奇地向中國人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一些共性,頗能反映外國人對中國的瞭解程度和對中國人的印象,在此歸納爲10條,以饗國內讀者。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裏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都在意料之中,沒有什麼令我震驚的。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紙、電視、電影、因特網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瞭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瞭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我們到底怎麼跟這些外國人才能解釋清楚呢?最好還是到中國來看一看吧,看看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令他們震驚。再者,我們的電影導演也不妨拍一些反映中國人現代生活的片子拿出去,拿不拿國際大獎倒在其次,關鍵是給我們中國人“討一個說法”。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爲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至於北京在民國那時候叫“北平”的歷史就省略不講了,免得把人家搞糊塗了),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就像印度的孟買市,英國人叫它爲“Bombay”,現在印度人也改寫爲“Mumbai”,更接近當地人發音。一般外國人聽到這裏,只有點頭稱是的份,再不多問了。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着問:那爲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裏是“China”(發音“查埃那”),在法文裏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着急,將來臺灣迴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外國人最好現在就開始練zh、ch、sh的發音,免得到時連中國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還不是很世故,不知道這是一個陷井: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把這個“狗”字帶出來:“狗仗人勢”、“狗屁”、“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必要時嚐嚐鮮,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辯解一下。第一:韓國人吃狗肉,我們從他們哪裏學來的。第二:我們不是什麼狗都吃,只吃一種肉狗,類似家養的豬兒、羊兒什麼的。當然我們中國人心理明白,不光是狗肉,我們其實什麼肉都敢吃。正所謂“帶毛兒的不吃撣子,帶腿兒的不吃板凳,帶翅膀兒的不吃飛機”。不信打開《新華詞典》,查查有關動物的條目,什麼動物可食,什麼動物可入藥,什麼動物皮毛名貴,解釋得一清二楚。這當然要內部掌握,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法國已故著名作家羅蘭·巴爾特在談到中國人筷子時認爲,筷子不象西方餐具刀、叉那樣用於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爲人們暴力之下的獵物,而是成爲和諧地被傳送的物質”。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裏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麼簡單?看着外國人的反應,我不禁想起自己在法國餐館吃烤雞的經歷。那次我點了半隻雞,結果真就上來一隻從胸部劈開的烤雞,帶着一隻翅膀一隻腿。我拿着刀叉開始下手,先把雞大腿割了下來,然後又小心翼翼地用叉子固定住雞腿,上刀縱向切割,不料雞腿在光滑的盤子上移來移去,就是切不下來一塊肉來。無奈之中,看看臨座的法國人,驚訝地發現人家手持雞大腿在嘴裏啃呢!嗨!就這麼簡單。

  5.那個是姓,那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firstname,即方在前面的名字),然後再說姓(surname)。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麼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那就是中國人的firstname其實是surname,而secondname就是firstname,怪不得老外總是弄混。那次看國外報紙關於中國的電影報道,文章中一口一個“藝謀”(張藝謀)、“俐”(鞏俐),中國人看得有點肉麻:這“俐”字是外人能隨便叫的嗎?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比如筆者名字就成了“華·翟”。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怪不得我出國多年,還沒有發達起來,原來是名字的順序在作怪。聽說國內現在起名時興與國際接軌,比如姓喬的可以叫“喬治”,即使姓張、王、李、趙也可以起“比爾”、“託尼”、“瑪麗”之類的西方常用名。起個洋名,當小留學生送出去,這些孩子或許比我們這一代更有前途?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象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絲毫看不出波瀾。法國朋友看見這場面,不解的問:“你們見面不高興嗎?”唉,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咱中國人無論是心潮澎湃,還是蕩氣迴腸,大喜大悲都擱在自己的肚子裏,保持一副“撲克臉孔”。表情的謹慎其實反映我們中國人保守的處事哲學。在國外的中國人大多謹小慎微,克勤克儉,既不主動融入當地社會,也不惹事生非。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髮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哪國人:美國人還是拉美那個國家的人?是中國人?不像,太不像了。

  7.你有沒有“關係”?

  中文“關係”(guanxi)一詞已經成爲打入西方語彙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祕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係’?”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係。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鬚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係,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了這些例證,我時常與西方人擡槓,你們總是說中國的“關係網”如何如何,你們自己想想,西方不是一樣要有關係嗎?大部分洋人聽了,還都點頭承認,最多加一句:“但程度不同”。只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係”和美國人心目中的“RELATION”還是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微軟公司老闆)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傭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仔細捉摸一下,這位美籍華人說得也不無道理。

  8.爲什麼中文這麼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爲什麼中文這麼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彙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着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裏有“中國迷宮”(CHINESE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複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的複製的拷貝方式。更可氣的是,西方有人新引進了“中國餐館綜合症”一詞,說是吃了中餐以後會發生四肢麻木、頭疼、心顫等症狀。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我聽了以後很不舒服,話中有話地回了一句:“可惜這不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有人衝你喊一聲“柯尼奇哇”(日語:你好),這是因爲現在中國人出國也是西裝革履、脖子上吊一隻照相機,與日本人大同小異。還有的時候,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衝你划拳踢腿,嘴裏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對這類問題,我往往也照貓畫虎地比劃一下拳腳說:“你會的那點功夫我也會。在多點我就不會了。”。但是不管你怎麼解釋,在許多外國人眼裏,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桑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爲當地人認爲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準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繡、摺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爲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爲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所以清涼油在國外成了備受歡迎的小禮物,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裏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幸虧我的這位朋友經常出國,深知清涼油的妙處,順手從口袋裏套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稿源 新華網 編輯 劉雁軍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23日亞太地區市場交易清淡 主要股市漲跌不一
封基套利無間道 三類基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再忍忍大意不得(11月24日)
一汽夏利(000927)將在墨西哥生產經濟型轎車
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籌建申請獲銀監會批准
泰達初定掛牌名單 韓燕鳴李本艦丁祥瑞王磊上榜
馬季奇成中超搶手人物 小馬哥引發另類津京德比
布拉迪奇泰達之旅時運不濟 含笑告別向球迷致歉
搶斷王黃金時光留泰達 馬季奇對新賽季躊躇滿志
馬季奇透露獨家搶斷祕訣 小馬哥時刻想成更強者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空調鞋美國問世 每雙鞋售價約60美元(圖)
“嫦娥一號”衛星試傳月球圖像數據
“野生中華鱘再現長江”遭專家否定
一級保護動物懶猴半夜爬上農婦蚊帳
從嫦娥失蹤到華南虎風波 看中國式網絡影響
湯唯否認攀關係獲李安看中 拍牀戲邊演邊哭(圖)
《五星大飯店》收視不及《玉觀音》
首都師範大學科技園召開會議力推國產原創動漫
《愛你所以離開你》開機 李立羣高呼過戲癮
2007MTV超級盛典完美落幕 希爾頓閃亮全場(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