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開始,再不能凡以爲在自家附近的大海就能隨意無償使用了。記者從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土資源部日前舉行的座談會上獲悉,從今年開始實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使我國1.8萬公里長的海岸線第一次被依法管理起來。 我國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海洋經濟正快速發展,產值由1978年的64億元升爲2000年的4127億元,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着市場需求增加,捕撈業的高效益刺激漁船激增。有些單位把附近海域當作自家生財之地,長期掠奪性捕撈,漁業資源被嚴重破壞。同樣是“靠海吃海”:大規模圍海造地、建造堤堰,使得大片水生生物的棲息地、產卵場、繁殖場遭破壞,不少生物物種瀕臨滅絕。
同時,國有資源正被全面“圍攻”:有的地方濫採海砂,不但破壞海濱景觀,而且造成海岸侵蝕。部分圍海填海的工程破壞了海岸的地形地貌,改變了海域的自然屬性。膠州灣正以每年2至3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減少。河北的黃驊和海興縣沿海,是太平洋西岸惟一的古貝殼堤遺蹟,已幾乎破壞殆盡。
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說:“長期以來,由於缺少一部管海用海的國家法律,資源開發利用的‘無序、無度、無償’現象越來越嚴重。國有資產流失,局部海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實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是對海洋傳統管理的歷史性突破,是我國政府依法治海的一項重大舉措。”
據悉,該法規定海洋爲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海域,使用海域必須取得海域使用權。所有用海項目,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才能審批,這從根本上保證了合理利用中國海域。規定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必須依法繳納海域使用金,從法律上體現了國家作爲海域所有者的身份。
據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介紹,目前正加緊細化該法中的重要規定,並修訂配套法規《海域使用金徵收管理條例》和《海域使用申請審批管理辦法》。同時全面啓動全國海域勘界工作,以發放海域使用權證。需要強調的是,任何鄉、村都無權劃分海域和確認海域使用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