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浙江省諸暨市的兩家網站鬧上了法庭。諸暨人民政府網站以剽竊網頁內容爲由,將一民營網站“諸暨在線”告上了法庭。而被告則反脣相譏,指責對方進行商業打擊。在庭審中,來無蹤去無影的“網絡證據”成爲案件爭議的焦點。
原告諸暨政經信息有限公司是諸暨人民政府網的實際經營者。原告訴稱,2001年10月,該公司取得了諸暨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將擬演影劇資料在網站上獨家發佈的授權。但從當年11月份開始,就發現“諸暨在線”上也發佈了原告網站的影劇資料內容。原告因此認定被告的行爲屬剽竊,要求其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人民幣10萬元。
爲表明證據,原告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由諸暨市公證處於2001年12月23日出具的《公證書》。當時受原告申請,諸暨市公證處委派2名公證員,旁觀了原告方電腦技術人員對被告方相關網頁的文本操作實驗。據稱,在登錄了被告的網站後,經對涉嫌侵權的電影信息網頁圖片和文本文件進行對比操作實驗,經過解密後的文件出現了與原告加密的有關文件相符的字樣。原告據此認爲,有了此項“文件胎記”,被告的相關網頁顯然剽竊了自己的網頁內容。
被告“諸暨在線”堅決否認對自己的侵權指控,並對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提出質疑。被告認爲,自己網站上從來沒有刊登對方指控的內容。被告的法人代表同時指出,對公證時所使用的工具軟件的合法性、穩定性,公證處根本無法證明;在不同的上機操作環境下,電腦界面上可以出現所有的畫面,可以得出任何結論。因此,在公證時原告有否登錄被告的網站都是疑問,公證不能得出原告的所述結論。
被告認爲,要證明其是否網頁著作權侵權,主要應看被告單位的服務器上是否保存有該網頁。被告稱,其網站服務器屬於託管,目前遠在北京。但據瞭解,查詢服務器內容的取證方式操作起來非常困難。
在日前的庭審中,“網上證據”如何確認成了這起網絡知識產權爭執的焦點,實際上這也是目前幾乎所有網絡侵權案件的關鍵所在。由於證據問題的困擾,諸暨市人民法院對此案採取了審慎態度,將擇日再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