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動物園5熊被化學藥品燒傷事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清華大學學生傷害無辜動物的行爲也讓人們吃驚和氣憤。在人們關心受傷動物的同時,高智商大學生犯罪的深層原因再次引起人們的思考。 虐待動物是否心理疾病 當警方詢問犯罪嫌疑人劉海洋爲什麼要用化學藥品傷熊時,劉海洋回答,因爲在書上讀到“熊的嗅覺靈敏,分辨東西能力強”,於是他決定拿熊做實驗。很多人對劉海洋的回答感到不可思議。即使小學生也知道對動物要愛護,劉海洋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北大六院司法部專做精神鑑定的孫大夫說,斷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疾病,需要公檢法機關提供犯罪嫌疑人生長髮育過程的全部資料,包括這個人的父母、鄰居、同學對他的認識以及詳細的證人、證詞。醫生沒有詳細資料,無法認定犯罪嫌疑人爲何發展到這個程度。他說,現在網上評論劉海洋經常出現“變態”一詞,實際上是不確切的,因爲“變態”一般是指性心理偏激、異常。 孫大夫同時說,虐待動物一般是病人出於虛榮心理,看到和聽到動物掙扎、叫喊,他感到非常愉悅。而一些病人虐待動物是因爲他遭受了比他強有力者的侮辱,但因不敢反抗而轉嫁到動物身上,動物對它沒有反抗能力。孫大夫從醫多年,接觸到虐待動物的病人一般在智能上都有一定的問題,很多是智障兒童,而高智商的大學生犯下“低能”錯誤,他也是頭一次見到。
如何看待好學生的人格異常
北京安定醫院的一些心理專家認爲,劉海洋沒有心理疾病,高智商的劉海洋犯下這種錯誤,是非常個別的現象,並不具有普遍性。
心理學博士湯宜朗根據目前媒體的介紹,認爲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正是因爲劉海洋的特殊身份,但並不是說這些事只會發生在高智商的人身上,出現在高智商者身上的比例不是很高。湯博士分析:“從劉海洋能被推薦爲研究生,可以推斷劉海洋是個老實、聽話、肯用功的人,可能還有一些內向。”如這一類好學生出現的反常舉動不一定是心理疾病的表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出現一些怪異的習慣,但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些老實、聽話、肯用功的人一般生活圈子比較封閉,一旦他們遇到特殊問題時就會用一些不同於旁人的方法處理問題,也可以稱他們的方法是相對邊緣的行爲方式,這些行爲很可能比較怪但是永遠達不到“病”的程度。以劉海洋來說,他雖然表面上喜歡小動物,但是內心冷漠,飼養小動物只是填補他內心的空白,而他只是在索取感情,而沒有給予,他的情況只能稱爲人格異常或人格障礙,但是他的智力功能不受影響。
在人們譴責劉海洋時,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爲他辯護。一位劉海洋的校友在網上談道:“劉海洋沒有什麼心理疾病,只是極度不成熟罷了,我也是從清華出來的,也曾經是個極度不成熟的人,當時我的同學也是很多極不成熟的‘大孩子’。由於從小就‘優秀’,成長過程中被溺愛,被縱容,一直沒有長大的機會。”有網友說,應該考慮到劉海洋的未來生活。
大學生:社會對我們太挑剔
記者詢問大學生們對此問題的看法時,已經得知此事的大學生們都感到很震驚和氣憤。中國人民大學二年級的王雅楠說:“即使不是大學生,幹下這樣的事情也讓人憤怒,何況是大學生——一個有特別意義的羣體,劉某的行爲讓我們這個羣體蒙羞。”但還有些大學生不知道這件引起全國輿論譁然的事情。
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馬豔麗談到此事,說:“現在的大學生壓力太大,一方面是學業、就業的壓力;一方面是社會和家庭的壓力。雖然大學生朝氣蓬勃,但因大學生正處在成爲社會人的轉型期,而自己因爲經濟和心理上的不自立,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負責任的後果。”同時,她覺得這跟學校氛圍有關,她說:“衆所周知,某著名高校的自殺率非常高,一些外校的同學來北大,往往很羨慕北大的學生晚上在看電影、看籃球。文娛活動太少,讓大學生感到生活非常枯燥。”同時,面對“大學生嫖娼”、“大學生傍大款”等有關大學生素質的議論,一些大學生表示,他們並不反感社會這些議論,現在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只是社會的眼光過於挑剔。
一個曾經在北京化工學院念化工專業的範先生說:“大學生特別是念理工科的男生往往比較苦,因爲他們學業壓力比其他科要重,學科也很枯燥,身邊異性同學少,可以談心的同學要少得多。”範先生談到一件往事,他念書時曾在自習室讀到同系一個男生的一封信,這男生覺得唸的專業不理想而非常苦悶。但因爲找不到人傾訴,他就在課桌抽屜中留下一封信,希望有心人能解答。範先生對此念念不忘。同樣,另一位大學生也認爲大學生缺乏心理輔導。
四年級大學生急需心理輔導
湯博士說,劉海洋這一類人在面臨大學畢業時,生活環境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他們面對這些變化,情緒波動大,反常行爲的頻率隨之增加,心理衛生情況下降,很可能出現違法的行爲。聯繫到大學生大學4年畢業時,常常會出現集體酗酒,甚至在夜裏將所有的玻璃製品摔碎、破壞公物等,大四學生會出現羣體性的心理不穩定。他們因爲即將畢業而一般不會得到校方的嚴格管理。
日前,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文革”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佔到了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佔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到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爲17%。而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心理呈亞健康、不健康的達到30%。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但是,湯宜朗同時說,學校建立心理輔導機構,不如向學生宣傳心理衛生意識,往往學校建立了心理輔導機構,卻不見學生來求助。
鏈接:
2002年1月21日西安一名大學生樑某嫌父母不做飯竟放火燒了自家屋。事後他說:“放火是叫他們回來做飯。”
2001年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學生陳某,因事與家裏鬧翻,家裏不再給他錢。於是他從校團委辦公室竊得53張信用卡及密碼條,在櫃員機上透支得款27900元,後被判有期徒刑3年。
|